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09-10唐嘉
摘要: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类院校中培养学生教育职业观念和理论、提高教育素质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公共教育学的发展意义深远,但在以专业为教学主导方向的错误引导下,公共教育学在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缺失,课程教学无论从教材内容、教授课时、教育形式等方面,都远远滞后于社会需求,逐渐被边缘化。本文提出师范院校公共教育课程的授课现状,借以提出教学问题,从重视程度、教授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入手,分析改进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师范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教育素质提出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5-224
公共教学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师范院校培养专业教师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奠定了师范生对于教学理念和教育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向,增强了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方面的知识获取,对促进师范生科学认识教育职业、提供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下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课程设置却与课程重要性严重不匹配,处于教师、学生双方都不够重视的情况。
1.当前公共教育学课程在师范院校的教学现状
1.1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严重被边缘化
在大多数师范院校中,存在重视“专业化”学科而轻视公共学科的现象。作为公共课程的公共教育学,从课时安排、到老师的教学方法,直至与未来学生就业的关联程度而言都显得僵化呆板、缺乏现实实用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1]。
1.2教学理论和内容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适应性
公共教育学虽然至今已形成多种学说体系,但应用于教学仍以抽象单调的理论或者覆盖面极广的叙事方式居多。因此相较于专业学科,公共教育学容易使人产生理论性过高、针对性不强的印象。同时,缺乏代入感的陈旧教学模式,也难以与学生产生心理、学习、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共鸣。
1.3教学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差
公共教育学从学科内容上不止涵盖教育理论,还包括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区别于专业课程,也是师范院校为数不多的带有技能性的课程之一。而现实课堂上基本是以教育理念宣讲为主,教学技能和实践方面的内容涉及甚少,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走向教学实践之路。
2.公共教育学在师范院校的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师范院校存在重学科轻理论的现象,即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教育投入,这表现在师资配置、课时分配、资源倾斜等多个方面;另外,考证热也是众多师范院校热衷于投入和对学校进行评价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公共教育学被普遍列为公共必修课,从形式上降为与哲学、体育等课程的学科地位一致,严重忽视了学生教育素质的根基培养,必然导致师、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的降低。
2.2教师素质不足制约了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2.2.1知识匮乏导致难以理论联系专业
公共教育学授课教师很多在学校仅教授本课程,并不同时教授其他专业学科课程。这就容易出现他们对其他学科尤其是学生主攻的专业学科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只能照本宣科的教授教育学理论内容,无法和学生们未来的专业职业走向相联系,因此很难与未来学生的实践相结合[2]。
2.2.2教师本学科业务能力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除了学科理论外,公共教育学的教师对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的教授存在短板,教学策略比较单一,缺少指导学生们进行技能提升和教学实践的机会[3]。
2.3学生对课程的忽视
当下学生普遍追求专业知识的积累,认为专业课程过硬就是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只关注专业证书的考取,对于公共教育学这门公共必修课,只限于安全结业通过即可。
3.公共教育学课程在师范院校的改进方法探讨
3.1重置教学目标与定位,重视课程的实践意义
公共教育学的设置初衷是培养师范院校学生有关教育工作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方式的课程,是作为传授如何成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传道受业解惑”的专业课程,也是师范院校的教育之本。要突出这个教学的目标和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师、学生中对公共教育学科目设置的偏见。首先,在课程结构上,要理解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于实践,因此在学科课程中要将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教授位置上来,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在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传授和应用,要采用各种丰富的形式,从课堂设计、课堂模拟、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座谈、再到优秀课堂视听等形式,真正的将教育形式和方法与学生专业课程相联系,考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才是教育学设置的一个重要初衷。其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时设置上,建议与专业课类似每周保证4课时以上,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理论之外的技能实践的培养[4]。
3.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把公共教育学看成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应用学科,即学科的学习是在提高教育素养的基础上,符合师范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同时增强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方法,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于实际课堂,提高课业传授效果,使师范生成长为懂教育、善研究、重实践、收效好的未来教师。因此,在课程教授中,对于相对久远的理论体系可以稍加讲解,宜将课程重点放在教学应用上来,通过听课、评课,增加教学设计和模拟课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新课改作为技能要求和标准,不断培养和改进学生的教学方法。
3.3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复合型高能力教师
作为公共教育学的教师,要突破学科界限,努力补充和增进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在课堂上融会贯通的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课外进修与培训,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
结语
师范院校应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变革,并督促授课教师进行业务能力的提高,将学科由理论授课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專业学科,培养出具有热爱教育和擅长教育能力的合格师范生。
参考文献
[1]王静,李英霞.生成—实施—评价: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应用转型的路径——以公共教育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8(09):100-105.
[2]束仁龙.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5):145-147+160.
[3] 杨晶晶,田宇.地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智库时代,2019(36):233-234.
[4]王静.公共教育学课程应用转型的构想与尝试[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1):81-84.
作者简介:唐嘉,性别:男,籍贯:贵州民族:汉,出生年月:1980.1.15,职称:副高,学位:研究生,院校:贵阳学院,研究方向:户外运动,休闲体育,体育旅游,少数民族体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