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性语言”之妙用

2020-09-10张峰

教学博览 2020年27期

张峰

摘要: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不仅鼓舞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也激励学生培养起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恰当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运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合理运用激励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潜能,走向成功。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只有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才能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巧用激励语言  适时激励  合理激励  树立自信  发挥潜能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传道、 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不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怎样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 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点燃学生智慧之光的火种,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种子。而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更能促使学生奋发向上,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语言是“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力量,人总是在自信力的推动下,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并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然而,自信需要激励,心理学家认为:“ 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不仅鼓舞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也激励学生培养起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何为激励

所谓激励性,是指通过肯定、表扬、赞赏、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不断进取的特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师只有善于“长善救失”,才能使学生积极上进。激励的作用主要是“长善”。作为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思想上的每一个进步, 学业上的每一次成功,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扬、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中树立起来的

二、激励的运用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 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人的天性是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受到别人的重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多以正面例子进行引导,以鼓励性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的进步,努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在别人肯定的评价中增加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一)、恰当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在遭到失败时,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帮助。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做到正确、适时、恰当,哪怕是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切忌用冰冷的语言和态度,更不能动辄教训斥责或不予理睬。例如,教师适时带动全班学生为回答问题很好的学生鼓掌,这样會使学生产生一种欣慰的感觉。又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答案与老师的想法有较大差异,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这会引起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打击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发言,而令到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开动你的小脑筋再想想, 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这类语 言进行引导:教师应捉住每个时机, 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如当某同学回答声音太小时可以用“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遍! ”或“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教师适时诚恳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耐心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和敬业精神,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产生对于该科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适时运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大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在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竟赛活动中,因渴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学生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因此,教师应巧妙运用激励手段,让课堂成为“智力竞技场”,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开展各种竞赛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励的方法

1、适时表扬

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并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这些优点和进步及时得到巩固和发扬。错过时机,表扬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老师表扬时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老师的表扬充满情感,富有诚意,就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由衷地为自己的优点而高兴,为自己的进步而赞赏,从而会进步激起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

对后进生:你真的很聪明,你认真听讲后说得完全正确。你很有发展潜力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愿你能发挥更大作用!看到你的进步,我真高兴。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的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对学生的提问: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下。你敢于向教材(老师)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都快成小老师了。对亮点回答: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你的观点很新颖。这种想法真独特,你的创造性观点,让同学们都受益匪浅。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你分析问题那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也善于发现问题,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教师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提高

面对胆怯的学生:我会对他说:我相信,只要你认真思考,这道题你一定能做出来!只要肯动脑,你定会变得更聪明!相信你们能更好的谈谈这个问题。树立榜样: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激将之法:大家都会的问题还用讨论吗?谁有勇气把自己的不懂之处提出来,我们起讨论?我相信你定能行,请你大胆地向全班亮出你的观点。

实践证明:学生会从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手势中得到激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群体也会对个体取得的成绩作出肯定的反映,激励其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只有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才能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育艺术,更是有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行之有效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