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策略
2020-09-10洪培芬
洪培芬
摘要:人在注意的时候,总是在感知记忆、思考想象或体验着什么,而获得对事物的清晰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体验到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关键词:注意力;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18
注意力,从专业术语上解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无关的事物。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几方面原因形成:
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
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
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低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表现如下:
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自控力差: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一、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声情并茂、讲做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才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有谜同猜、绕口令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切记不要将形式规定下来,以免学生摸透规律,觉得上课千篇一律枯燥无味;而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形式和内容,使学生觉得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吸引,从而主动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1、微笑着进课堂。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抛弃杂念,甩开一切烦恼,集中精力精神饱满,进入角色,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2、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
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5分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3、课外掠奇 。
学生最易写错字,教师可仿照社会上的“交通稽查”“税收稽查”,在课外组织成立“汉字稽查小组”,让学生课余、节假日,在上街玩时,多注意搜集广告、招牌、商店店名、农贸市场上的奇形怪字,定期定时组织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会觉得这种方法新鲜、有味,更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对错别字的重视,利于纠正错别字。
4、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绪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他们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5、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教学障碍,锻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完一节课或某项任务之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比赛。限定时间,规定条件,明确任务,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使注意力发挥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时地设计一些小错误,检查学生是否思维集中,借此提醒学生该注意了,来让细心的学生获得满足感,促使他们今后上课更加集中精神,更加细心,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四、不停给予评价,维持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科,看来包括两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就是指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通过评价有利于调动对学生知识的反馈和总结。例如: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教学和评价来检查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1、制订评价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2、交给评价方法。如模仿性自我评价,反复性自我评价,理解性评价和想象性自我评价等。
3、评定等级,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由于朗读要求潜心地读,评价要检查读得优劣,所以学生对所读内容要全神贯注,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延伸和鞏固。
综上所述,对于要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固然是至关重要,而重视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本身的努力以及与教师的配合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