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思考
2020-09-10杨红梅
杨红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写作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学习规律,不断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提升写作教学的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作者主要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小学语文写作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策略,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写作质量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写作教学的观念和思路上不断优化,采用科学、先进、合理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写作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分类指导教学,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语文写作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现状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比较缺乏学习的兴趣,对写作学习有着较强的抵抗心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会造成教师的语文写作教学成效低下,这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多数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都较为传统、乏味,教学模式比较机械,而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通常写作课堂的氛围也相对比较压抑,这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段发展特点,很难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规律等并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有效地实施写作分类指导,这让多数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
(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仍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以自我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逐渐让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了兴趣,课堂氛围无法被激活,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写作素材不充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并不多,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词穷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进行语言描述,也不知道怎么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同时,作文的写作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教师并没有将二者巧妙地进行衔接,这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方法的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另外,写作素材的积累还会收到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采用分类指导式教学,让不同阶段的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来积累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并能灵活进行应用。
二、小学语文写作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培养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写作分类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特点,结合学生的语文写作现状和学习规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教学策略,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小学语文实际写作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写作水平及写作素材积累等,进而有效地对学生展开分类指导教学。对于只具备基础写作能力的学生,教师既要教会他们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其语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只需准备好写作题目,并引导学生的写作和思维方向即可,为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想象和创新写作内容。通过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模式,使各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升。如可以使写作能力比较基础的学生从中深入掌握写作的技巧,并积累写作素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素养;可以使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创新思维和知识拓拓展方面学有所得。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写作分类指导教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写作素材积累,提升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前提因素,是学生进行写作内容布局和构思的基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素材多多观察、分析和积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语文课文或课外阅读文本中的精美语句进行鉴赏、学习、积累、运用,如经典的排比句、夸张句等。
在实际的写作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布置不同的素材积累任务,并设置不同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将写作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并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动人画面写到作文中,进而丰富作文的内容。例如,在题目为《自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金色的草地》、《大自然的声音》、《荷花》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变成自身的写作素材,通过借用文中自然相关的精美语句和描写自然景色的内容来丰富写作,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积累和提升写作水平和技巧。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寫作分类指导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进行写作分类指导教学,这对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改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分类指导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对写作技巧和素材运用进行学习和探究,进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加强分类指导训练[J].家长(上旬刊),2020,(2):156,158.
[2] 徐细莺.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