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信息技术课堂

2020-09-10胡曦丹

教学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中学信息技术

胡曦丹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建设信息技术课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对基础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问题与对策

引言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必备的技能。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现代化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不同的专家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详细讨论以下内容。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内容上的问题

(一)学校和学生的忽视

学校对于信息课的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转而狠抓数理化等主课,将学校的升学率摆在首位,不太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并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初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不能够保证基本的课程教学。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松弛,学校也缺少技术水平高的教师。

对于学生而言,很多同学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很重要,对这个课程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特别是很多同学们觉得计算机是只是用来玩游戏打发时间的东西,例如大多数同学都会在网吧看电视、玩网游、聊QQ等,很少有人利用计算机去学习,也很少会有同学在网吧查资料,交流学习方法。在网吧是这样,在家里學生使用电脑也是一样,用来打发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大家总是忽视了电脑用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下,电脑作为一种娱乐的工具已经被大部分学生认定,在计算机课程也演变成仅供同学们打发时间娱乐的一门课程。同学们总是想着躲避老师的监督,想法设法的玩游戏看电视,打从心底的没有意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正因为同学们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不够正确,导致这门课程一直没有得到重点关注。

(二)不具备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很多学校因为不太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因此就没有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太过关注。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和中考课程,在应试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的背景下,学校漠视信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都给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打分,但缺乏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与高考无关,不能与语文、数学、英语地位等同,因而也引起了学生的不重视。

(三)学生基础差异

在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上,也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教学内容后,给学生分配作业,有些学生能熟练地动手操作。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听仔细,或者不熟悉操作,所以很难完成作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一些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一些计算机操作的知识,或者在家里有计算机,并且有更多的接触和尝试的机会;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仍处于不熟悉的需要磨合的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明显较慢。学生的基本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这使得教师很难开展教学工作,也使得教师更难开展教学任务。

二、 营造高效能信息技术课的对策

(一) 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

信息技术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引入新思想,创造情境,激发学生自发提出学习任务。导言可用于比较、示范、观察等活动,调动学生从兴趣和需要出发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在布置任务时,要契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爱好。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应该思考和分析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后,成就感促使他们提出新的任务,积极探索和寻找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今天的个性宣传中,学生们喜欢在博客上写日志,把照片上传到网上分享给朋友。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固有学习思维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个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应对原始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进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将无效信息清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学习和生活里。比如,在节假日到来之前,建议同学们利用软件制作应景的贺卡发送给亲朋好友。首次做的时候因为不熟练,花费的时间很长,不过大家都对此很感兴趣,在经过几次的修改和创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发送给了爸爸妈妈,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和家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快乐感和成就感。当收到家人的夸奖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学生就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目的地学习,从而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三)加大重视程度,坚持教育方向

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校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为了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必须从资金、师资和硬件设备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使学生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在现代生活中,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项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坚持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正确方向,使学生掌握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信息素养,真正融入社会,形成技术和课程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刘美凤著:《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6期

[2]章慧敏、傅德荣著:《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9期

[3]教育部.中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f2000】35号),

http://www.moe.edu.en//wreport s/20010102/17.htm(教育部网站)

[4]周克江、张子石著:《信息技术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8月

[5]王保中、董玉琦著:《中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内外发展比较》,《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2期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中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