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

2020-09-10林子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群体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等的主要载体。这种高普及度的新媒体模式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现状、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从新媒体输入和学生输出两方面入手,探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007-02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新媒体迅速成长,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对某理工科高校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92.8%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有超过20%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间超过6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近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和娱乐等都离不开社交网络和新媒体,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经从原来的传统媒体逐渐变成网络新媒体。

新媒体平台对信息的筛选远不如传统媒体,因此学生接收的来自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更加纷杂多样、泥沙俱下,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也无法预估。由于新媒体形式的普及性和学生广泛的接受程度,如果妥善运用新媒体,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因此,探索新媒体视角下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环境适应问题

从个人家庭生活到校园集体生活,使得青年大学生心理需要一段“适应—调整—恢复”时期,这段过渡时期会出现很多的情况,也会有很多的問题需要处理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不确定感,一些学生产生烦躁、焦虑、迷茫和不安等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严重的甚至需要就医治疗[1]。这类适应性问题往往会出现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此外,由于疫情,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了近半年的时间,长期脱离学校环境,适应性问题会出现在学生返校后。由于整体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学生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这时如果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介入和处理,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际交往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面临从高中的生活模式到大学生活模式的改变,因此在协调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原来不需要学生本人处理的人际关系都必须由学生本人处理。师生关系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与高中的教育方式相比,大学更倡导学生自我成长,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的人生规划实现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生本人与父母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相关联。在高校的突发事件中,很多涉及人身安全的紧急事件的导火索往往就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随着个人世界观和思考体系的成熟,抗逆力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但是家庭仍然是学生社会支持中最重要的部分。

大学生活最普遍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一般以宿舍为单位,组成班级、年级。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和生长环境的改变,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渴望拥有真正的友谊,集体生活使得这种需求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因此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学业及未来发展的压力

大学生活的最主要部分仍然是围绕学习展开,因此学业压力是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进入大学后随着学习模式的改变,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导致学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退学或者无法毕业的情况,这种压力往往会直接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大学生很快就会面对升学和就业的相关问题,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今后的生涯规划是什么样的,这种目的的缺失和长期的未来发展压力会导致学生积聚抑郁情绪,对此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从根本上预防相关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

当前,大中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已经很高了,对学生心理问题也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但是在与很多学生的沟通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明确的认知,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与高校学生的交谈中,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接受心理咨询抱有警惕的态度,很多同学仍然分不清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之间的不同,对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相关帮助,甚至对于正规医院心理医生提出的医嘱有不信任感。同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繁多,其中有一部分人员虽然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或经过了一些系统性的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问题,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等。

三、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在当前社会中,必须重视网络和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突破原有的线下开会的模式,同时可以创新形式,结合学生时下最感兴趣的短视频或条漫等形式,将复杂难懂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注意事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可以隐藏开展心理教育双方的身份,能够很好地照顾学生的隐私信息,降低学生的心理防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2]。

针对学生当前面临的心理问题,在做好原来的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平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新媒体输入机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问题认知

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年级、班级社交平台或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知识,将理论与实际事件相结合,采用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接受的方式,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判心理状况,了解心理疾病,掌握正确的求助就医措施,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强化认知。针对学生面对的一些心理问题,通过公众号专题或者线上专题会议等形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多维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了解面对各类问题时的正确应对方式,从而降低学生面对问题的不确定性,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现阶段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开设网络心理健康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更开放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引入交互式的团辅模式,帮助学生释放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二)利用现有平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有助于学生解决环境适应性问题的最好手段。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疫情期间的长期居家生活,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缩小,交流方式受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一些本身心理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有不良影响。对此,可以利用网络或者新媒体平台,举办一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展示自我,释放压力,通过展现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安定感,同时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减少环境带来的压迫感。或者鼓励学生根据当前学习生活,自行设计一些可行的目标,通过日常生活打卡活动,鼓励学生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调整身心状态,更好地面对返校后的学习生活。线上的活动既能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减少学生心理不适感,帮助学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丰富日常生活,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返校后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3]。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在原来的心理支持体系上,着重搭建多层次多级联动的心理问题反馈体系,以宿舍为单位,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宿舍—班级—年级—学院—学校”五位一体的关心关注机制,即宿舍反馈问题、班级收集问题、年级响应问题、学院和学校提供专人解决问题的机制,从预防入手,专业心理老师利用线上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及时跟踪回访,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群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在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认知,正确对待心理疾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四)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反馈机制

现阶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多數是被动发现,如进行心理普查或者由家长、周围同学反馈学生本人出现心理问题[4]。但是这种单方面的发现机制是不完善的,也由于缺少专业判断而容易忽视一些本身有潜在心理疾病的人群。根据前期的调查,有50%同学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所以不愿意进行咨询或者就医。因此,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隐秘性,建立面向群体的心理匿名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心理感受到压力或者出现问题时积极反馈,相关专业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和排查学生是否有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反馈解决。

四、结语

新媒体产生和发展,正以一种极其迅猛的速度席卷社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要的环境下,高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的相关手段搭建好心理健康平台,构建良好的“输入—输出”双向沟通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生理强健、心理康健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小佳.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J].品位经典,2020(09):116-117.

[2] 李影君.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传媒论坛,2020,3(21):28-29.

[3] 谭昆智.议题设置中的心理调适研究——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生返校为例[J].公关世界,2020(11):37-38.

[4] 吴锦霞.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公关,2020(10):187-188.

作者简介:林子雨(1996—),女,广东新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政及学校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