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奖励了吗?
2020-09-10宣铁军
宣铁军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深化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必须大胆运用有意义的激励性评价,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实行奖励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奖励制带来的实效性;从而打造精品、高效课堂,逐步消灭低效、无效课堂。
关键词:奖励制;数学课堂;学生;教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奖励,经常推陈出新奖励措施,课堂奖励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毋庸置疑,这些奖励措施确实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细细审视这些评价,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奖励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是否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体现出积极的奖励实效性?奖励制如今在课堂教学上是否有实效?
1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行奖励制的思考
1.1 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奖励,造成反作用
如果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奖励,一次、两次……学生可能会因为这样的“不及时”而逐渐产生反感。这中反感不仅存在于奖励本身,而且还会牵至教师、同学,甚至是学生心理的成长,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1.2 每事必奖,定将误入歧途
奖励有度,不能每事必奖,这也容易使孩子们形成任性的性格,应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不断减少对他们的奖励次数。我们要努力培养教育他们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或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负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要让他们懂得为自己负责,因为一个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的人,将来何谈为别人办事,为国家做贡献呢?
1.3 如何让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有效并存
对小学生进行奖励的办法很多,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这些都属于典型的行为主义教学形式之一。在学校我们可以用发发奖状,或者在学生的名下加个小星星、小红花,评评荣誉称号什么的;甚至是口头表扬表扬、或者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或者多送给他们一些肯定的、赞许的微笑等精神方面的奖励,这些均属于精神奖励范畴。
而对于期末的物质奖励,或家长允诺的金钱奖励,是否能有机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
1.4 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看,如何更好地运用奖励制,发挥它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奖励的目的只是对其成长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我们要让他们懂得今后不论对其奖励与否,都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而现在看课堂教学的奖励,不免让人担心。笔者也踌躇于这样的状态,很多孩子由于奖励的措施不完善,钻空子,激励要求奖励,造成心理误区,对学习的本质开始了偏激的理解,从而影响了学习管的形成。
2 有效实施奖励制,优化课堂教学新思路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犹如阳光滋润万物生长,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2.1 口头语言,千变万化,因人而语,引起共鸣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奖励,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赞美评价法——“这位同学的想法别出心裁,说到了笑笑的心里,你真厉害啊!”
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
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
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里改变一下运算的顺序,那就全对了!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自己改正吗?”
2.2 体态语言,调动全身,适时夸张,切勿吝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教育史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你不经意地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所谓“体态语言”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
“眼神”:目光要亲切自然,使眼神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入,一个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表情”:或是平和中带有激情,或是疑惑中夹有信任;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
“肢体”: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2.3 争章夺星,你追我赶,体会奖励给予的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争章夺星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现代教育评价、多元智能、主体性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課程标准等规定,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了争章夺星的细则。
抓住学生爱比的心理,从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入手,多方面激励学生,给予学生受奖励的机会,秉持公平、公正,按照奖励细则进行奖励,让学生在你追我赶中,体会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压力”,让学习活动充满挑战。听到学生们自豪地在“攀比”:我是这个月的“智慧之星。”“我作业最棒!”“我最会听!”,你就知道奖励下的竞争对孩子们的冲击力有多大了。
运用奖励制,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站在为了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上,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实行奖励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奖励制带来的实效性;从而打造精品、高效课堂,逐步消灭低效、无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谨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骆玲芳.数学教学新视角[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