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类函数图象变换问题浅谈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9-10王成维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奇偶性图象本质

王成维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一类与函数奇偶性有关问题说起,经历由函数的奇偶性,到函数的对称性,再回到奇偶性,从而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予以抛砖引玉,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本质;核心素养

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主线的内容,掌握了函数的基础性内容和发展性内容,也就能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对新知识或习题已经分析得很透彻,很到位了,但从学生的作业或测验中体现出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笔者所教班级在一次周练中有如下试题:

应该说这两题极其相似,题1的正确率约为0.637,但题2的得分率相当低,不到0.3.这不禁让我加深对问题本质的探究和思考。

2问题的探索

为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探究,笔者认为应从基础知识出发,获取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并要加强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延伸,能将这些基本经验迁移和应用到相应的问题中去。

而g(x)的图象是由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显然f(x)的最大值等于g(x)的最大值,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16,当时取到。

师:精彩!生4利用左右平移时最值不变这一特征,把函数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一个偶函数,再利用偶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设计意图 本题目的旨在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平移的思想将函数转化为一个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不仅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挖掘出解题的本质:数学的基本思维活动,而且是要将数学活动经验进行迁移和运用,引导并促进学生“再发现”“再创造”新知识,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3教学反思与建议

数学不应该仅仅交给学生数学结论,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通过思维运动和反省抽象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就題论题,而是能利用大数据,对相关概念、思想及方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与总结,洞悉问题的本质,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1)要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并且要对概念、定理等加以理解和运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知识与方法产生的自然性和合理性。

(2)在变式的引领下,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经验和数学方法能顺利迁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基础,精选习题,抓住问题的本质,突出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方法源,促使学生领悟知识,内化活动经验,并通过变式,来逐步巩固课堂成果,以锻炼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奇偶性图象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巧用奇偶性,速解函数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