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

2020-09-10狄建芳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启迪尝试生长

狄建芳

摘 要:教育的本质在于从培养“知识人”转化为培养“智慧人”。智慧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方向,教师如何用智慧的教学方式丰盈学生智慧的人生?旨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尝试创造中唤醒智慧;交流分享中启迪智慧;比较思辨中感悟智慧;反思回顾中生长智慧。

关键词:智慧;教学

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智慧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過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智慧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智慧教”?学生如何“智慧学”?从而实现“由知转智”、“由智慧心”的生命成长历程。

一、尝试中唤醒智慧

怀特海认为:“智慧的获得是一种内在过程,这个过程就其本质来讲,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任何外在的强迫都无助于教育智慧的获得”。数学是自由的,其中蕴藏一种创造探索的智慧。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打开思维的天窗,进行思维的发散、创造。本节课我“变教为学”,“先学后教”。尊重学生智慧生长的状态,遵循学生智慧生长的规律,让学生在自由、自然、自主、多元化的空间里进行尝试学习,在探索中唤醒、激活个体的智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变教为学”,尝试探索,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最大限度地激活个体的潜能,唤醒学生蕴藏的创造智慧。

二、分享中启迪智慧

数学家华罗庚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总结出:“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在分享学习成果中,只有设身处地经历“别人怎么想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追问、设疑、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才能实现他人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个体智慧转化为共同智慧。

学生在尝试学习后,怎样分享学习成果?我的做法是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在交流中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然后,再组织全班分享,在设疑和追问中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思想的碰撞之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全班分享的过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呈现作品的一部分,以此启迪学生往下思考。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相互启迪、相互学习的过程。生生间、师生间的彼此分享、彼此启迪、彼此“共学”,课堂点燃了智慧火花。

三、比较中感悟智慧

数学课不是停留一道道题目的圆满答案,更高的境界是多一点比较、抽象、概括与感悟。数学的智慧不是停留在单一的解题训练,机械的思维训练,数学智慧追求深度思考的价值,感悟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发现等数学活动,进入思维纵深,纵横联系,寻找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感悟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会了策略,学会灵活选择运用策略,这是一种更高的智慧。练习中,我出示了不同策略的题目,引导学生比较题目和问题,选择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种策略。生选择“一一列举”的理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选择“转化”的理由是不规则的图形需要转成成规则图形……在比较、思辨中进行深度学习,深刻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智慧地学习。

四、反思中生长智慧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认知,积累经验感悟数学,智慧人生。

数学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追求智慧生长,为了学生的智慧而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大使命。

猜你喜欢

启迪尝试生长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生长在春天》
尝试
尝试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