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2020-09-10吴海琪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银线曾皙杏坛

吴海琪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测评体系的深层内核可以解读为核心价值‘金线’与思维‘银线’的融通汇合,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始终;能力素养取向的‘银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探索,常做常新;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穿连线。”

这一评价体系非常重视对高中生的情境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详细谈谈。

一、借助图片创设情境

依托图片创设情境,能够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所以,在学生刚刚接触文本之时,教师可以展示孔子杏坛讲学的图片,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如图:

杏坛讲学是一个典故,相传孔子当年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通过欣赏这幅图,学生可以快速地走进相应的情境中,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宋代学者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反复的涵泳吟诵中才能慢慢领略文章的要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演的过程中反复涵泳,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角色设置:旁白、孔子、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

朗读提示:语速、语气、语调要符合对话内容与人物性格

通过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研究各弟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能分析出他们的志向和性格。最后,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很多学生都发现,曾皙是孔子的四个弟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在孔子问大家的志向时,他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对此,教师可以布置任务:

请你用散文化的笔法描绘曾皙口中的暮春郊游图。

要求:语言流畅,意境优美,100字左右。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走进曾皙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希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这是儒家以礼治国的最高境界,也是孔子的理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孔子在四处碰壁后退居杏林潜心讲学时的心态,探究他“喟然叹息”的原因。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渐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银线曾皙杏坛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缁帷杏坛
问缘
摔打吧,通信兵!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竹zhú 笋sǔn
BOT融资模式在兰—银线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