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9-10张世站许家雄高金剑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6期
关键词:旅游业交通

张世站 许家雄 高金剑

摘要:本文构建了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系针对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进行了优化,随后以宜春市为例运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宜春市2015-2019共5年的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宜春市交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提高,并且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比较协调。不论是在旅游发展规划中还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都应该充分利用旅游和交通之间的良性的相互促进作用,加强“交旅融合”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交通;协调度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旅游是交通不可或缺的业务领域,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为文旅事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赋予新的发展动能。目前已有部分学者从交通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证实了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之间存在着良性作用,分析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景和必要性。有些学者也对交通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及协调度关系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对于交通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主要是根据地区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但在指标选取时未针对乡村旅游业以及农村公路做相应的优化,多以城市总体旅游业发展和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指标为主,然而目前旅游业面临转型,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学者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乡村旅游业占比较大的地区进行协调度评价时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宜春,为江西省一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具备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宜春市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区位条件。2015年以来,宜春市旅游业开始向内涵式发展和全域全时发展,旅游产品开始向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也是宜春市旅游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开局时期。宜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较强,近年来更是组织编制了《宜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专项规划》,并积极组织参加全省乡村旅游千人培训等。要实现宜春市乡村旅游业更快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到旅游与交通的协调发展,使得二者相互促进,效益最大化。

基于此,利用耦合模型建立与宜春市旅游和交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综合评价模型

对于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综合发展的评价,本文采用权重法分别计算旅游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数L,以及交通运输业综合发展指数J,具体量化计算模型如下:

式中:L表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等级指数,W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L表示第i个指标的值。J表示當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等级指数,V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J表示第i个指标的值。

1.2 耦合度量化计算模型

本文利用物理中的耦合度关系来表述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烈关系,耦合度越高,代表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参考耦合模型建立如下的旅游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度定量计算模型:

式中:L表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等级指数,J表示当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等级指数,Q表示旅游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耦合度大小。

1.3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表示了各系统或者各行业间良性作用的程度大小,越大说明各系统间协调程度越好,值越小代表各系统间协调程度越差。旅游与交通的发展显然存在耦合协调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交通需求,而交通的便利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基与以上分析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

式中:B表示当地旅游与交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T表示旅游与交通综合协调指数,a,b为待标定的系数,在前人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拟定a,b取值分别为0.5。分5个等级建立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具体如表1:

1.4 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对旅游与交通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通过对专家的咨询,根据科学、系统、全面及可量化等原则,结合宜春市地方特点,优化乡村旅游指标,构建了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2 实证分析

2.1 实证分析地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根据宜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宜春市将推动生态文化、区域联动、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主抓山、禅、泉、农四大特色资源,塑造宜春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宜春市建设成为全域示范、全省龙头、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宜春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中国旅游强市的总体发展目标。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旅游生态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协调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宜春市作为案例,运用本文建立的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所用旅游经济及交通数据主要来自于2015-2019年《江西统计年鉴》、《宜春统计年鉴》、《宜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宜春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宜春市“十三五”国省干线规划》等文件。

2.2 宜春市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

利用上文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结合宜春市2015至2019年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数据,计算宜春市2015-2019年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由协调度评价结果可知,2015年至2019年的5年时间宜春市旅游业与交通发展协调度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轻度不协调一直到2019年达到比较协调甚至接近非常协调的阶段。

宜春市“十三五”期间,积极实施公路通达工程,网络连通度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7805.8公里。全市公路网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别达到148.7公里/百平方公里和49.8公里/万人。“十三五”期间,农村公路以25戶以上自然村(含村民小组)通水泥路建设、县道升级改造、乡村道窄路面拓宽改造、危桥改造、县乡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为主。宜春市域基本形成以8条高速公路和2条国道为主骨架,以81条县道、261条乡道为联络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可以看出,随着宜春市旅游业不断转型发展以及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其中专项旅游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同时降低了出行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游客量以及游客吸引范围都得到了提升,旅游业所产生的收益也在逐年增加。

3 结语

本文利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实证分析了宜春市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近年来发展协调度关系,从协调度评价结果上来看,2015-2019年不论是旅游业还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皆得到较大的提升,并且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耦合协调度也逐渐协调,但距离非常协调还有一段距离,需要从“交旅融合”的角度去谋求更大发展,使得旅游业与交通行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建议继续完善交通旅游网络,落实宜春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继续实施《宜春市旅游公路建设规划》,打通重点景区之间、景区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连接线;推进交通廊道景观化,对旅游公路进行绿化、美化,拓展旅游公路的观赏游憩功能;提升交通旅游智慧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Kaul RN. Dynamics of tourism: A trilogy (Vol,Ⅲ)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M].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1985.106-134.

[2] 中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2003—2005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R] .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3.

[3]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

[4]周娜,余佳华.杭州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67-71+108.

[5]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019.

[6]宜春市统计局.宜春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018.

[7]宜春市统计局.宜春市2015-20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宜春统计信息网. http://tjj.yichun.gov.cn/.

猜你喜欢

旅游业交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