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寨村

2020-09-10杨代富

乡村地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侗乡黎平河水

杨代富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来到黔东南黎平县少寨村,站在被阳光照射的暖暖的村口,只见美丽的八舟河两岸茂密的树林披挂斑斓彩妆,一座木板桥扁担一样横跨于波光鳞鳞的河面上,连接起两岸风光。村民担着柴火、背着背篓,或骑着摩托车从桥上匆匆过往;游人们不时伫立桥头游玩拍照;河岸边,不少人在悠闲垂钓。

这座看似普通的木板桥就是当地著名的“红军桥”之一。

在侗乡黎平有大大小小十余座“红军桥”,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座:一是洪州草坪村的红军桥;二是高屯八舟红军桥;三就是眼前这座高屯少寨红军桥。

少寨“红军桥”诞生的故事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在黎平古城翘街召开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在川黔边区建立根据地的决定,从而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序幕。会后,中央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放弃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进军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腹地进军,到黔北去建立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正确意见,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黎平战略转兵,在生死关头,挽救和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命运。

12月19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三军团第六师,从黎平城北上出发,向贵州腹地黔北进军,经过高屯少寨时,看到进入少寨必经之路的桥破败不堪,破败的桥梁难以保证后面中央红军大部队的通行,同时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为顺利渡河,同时也为了解决当地侗乡群众的出行难题,第六师决定安排一部分战士在少寨驻扎休整,同时负责完成整修横跨于少寨寨前河流上的这座木板桥。

彼时,因国民党反动造谣宣传,害怕被“拉壮丁”的少寨及附近村寨的青壮年村民全部逃往山上躲避,留在家中的仅有老、弱、病、残的贫苦群众。红军就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向留在寨中的村民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公买公卖等革命道理,红军还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财物分发给贫苦村民。

时值寒冬腊月,天气阴冷,河水冰冷刺骨,红军指战员一部分砍伐树木,一部分跳入齐腰深冰冷的河水中,打桩固定架桥。少寨村民看见寒冬腊月里,红军不取分毫,还为村民架桥修桥,认识到红军真正是为贫苦村民着想的一支队伍。于是在地方父老的组织下,村民纷纷拿上工具,扛着自家木板、木枋等,冒着严寒跳进冰冷的河水中,与红军将士一起建成一座宽1.5米长80多米的新木桥。为了纪念红军的爱民恩德和义举,红军走后,少寨村民便把此桥称作“红军桥”。至今,在黎平县境内,类似少寨情况的这些红军桥,一方面继续承担着村民生活起居、劳动生产中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往。

红军桥,见证军民鱼水情

弹指一挥间,86年过去了。86年间,这些红军桥,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大水冲毁,但在当地村民自发的精心整修和维护下,如今依旧静静地伫立在碧波荡漾的溪河上,见证着侗乡黎平的巨大变迁。为保护红军桥,86年来,当地群众每年都要自发对该桥进行维护整修。“我17岁的时候,就参与救护红军桥了。”64岁的吴锡焰老人说,只要下大雨,当地群众见河水涨起来了,就会派人到河边去值守,水涨起来距离桥面只有一尺多的时候,群众便会赶来收桥(拆桥),水退去一两米后再重新架起。收起和架桥时,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出动。有时候半夜发雨水,来得突然,村干部就敲锣喊大家起来救桥。

最让吴锡焰老人难忘的是,1996年,连发了三次大水,人们把桥收好,水退了后就把桥梁再度架起,可是几天后,又来了一场大雨,大家只好重新收桥。“那一年,连续收桥架桥三次,但全寨群众都没有怨言。”2014年,少寨的红军桥被大水冲毁,事发后,当地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很快一座崭新的红军桥呈现在世人面前。“红军桥是红军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她。”吴锡焰老人说。现在,少寨红军桥旁依然留有村民们所立的石碑,记录着这段红军与村民的鱼水深情。

除了这段感人的红军与侗乡百姓的情谊外,少寨村还是一个风景如画的田园村寨。少寨村坐落在一个宽敞的坝子上,寂静的八舟河在寨前静静流淌,倒映岸边葱绿的树林。寨内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木制干栏式建筑与旖旎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寨后的少寨山是寨子的一道屏障,山中的三个溶洞在旧时是庇护寨中人躲避战乱的藏身之所,如今则成了游人们观光探险的好去出。

少寨山脊右边的叫绾凤洞,左侧的叫绾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绾凤洞内溪水潺潺,钟乳石形态各异,似柱、似笋、似观音、似菩萨,更有梯田层层等,可谓奇绝,因而又被称为“仙人洞”。绾鸾洞洞口狭小,洞内钟乳石似宝塔、似鼓楼、似猕猴、似雄狮,惟妙惟肖,整个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美轮美奂。河对岸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鬼斧神工般的桂花台。桂花台绝壁悬岩、竹林插曳、藤萝垂悬、桂树成荫,台下河水清亮,倒影婆娑。古人洪饴孙曾作《游少寨诗》赞道:“林光千里碧万重,花气沁骨春颜红;孤峰入云更杳霭,峭石倒水皆凌空。”同济大学丁文魁教授到了少寨也感叹:“从未见到过如此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可见少寨非凡的魅力。

离去时,红军桥旁连接大路和木桥的水泥台阶来了一群浆洗衣物的妇女。她们把脚踩在没入河水的台阶上边劳作边说笑,如镜面般的河水就此荡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桥上时不时有村民经过,大家伙笑着互相招呼,还有人热情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正是这种平淡的日常给人以温暖的力量,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洗净内心的浮躁,重归于平静。我想,我还会再来少寨村。(责任编辑/孙晋楠)

小贴士:

交通攻略:

乘高铁至从江站,乘坐大巴到达黎平县城后再转乘前往德凤镇的客车。

美食推薦:

酸汤鱼、腌鱼、糯米饭

乡村特色:

红军桥、八舟河景观、高屯天生桥

猜你喜欢

侗乡黎平河水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侗乡端午粽飘香
一滴河水
侗乡情缘
洗手歌……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侗乡的春天
王培堃丙烯组画《科学的春风吹进侗乡》(合作)
情妇反水引发街头杀戮,公安厅长的“联保阵营”崩溃了
赵黎平警察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