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段:昂首重踏长征路
2020-09-10
全程:约5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线路从清镇市观游村迎军坪-五大娘造飯处-砥柱石-石三娘摆渡,最终抵达红军渡石碑。
推荐理由:1936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率领下,以一支120人的侦察队为先导,以第六师十六团、十八团和第四师十团为前卫,约18000人从修文县荒田过猫跳河索桥进入清镇首站(观游索桥),在这里发生了军民齐力搭便桥、石三娘勇渡红军等军民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在清镇市麦格乡观游村,有一段红军长征时途经的古栈道。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将军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向贵阳、息烽、修文前进。农历正月初九,120余人组成的侦察队,从修文经乌栗跃过猫跳河竹索桥进入清镇观游村,为大部队过江探路。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在这段历史悠久的古栈道上谱写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从如今的观游村委会处远远望去,超过千亩的狭长平整的长冲田坝,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盎然,这里孕育出了观游悠久古老的农耕文明。长冲田坝西南边上,是远近闻名的狮子山凌云洞,洞内有不少古代文人题写的诗词。有的超凡脱俗寄情山水,有的愤世嫉俗抒发壮志难酬的心境。
凌云洞下方即许保寨。通往山上是青石铺就的古商道,这里连接黔西、修文,是过去马帮商队往来的要道。据说经过的马帮在许保寨停留,每天要杀一两案猪、卖一百多斤的米粑粑。许保寨北面是猫跳河,当年红军的先遣队以王绍南为队长,跃过竹索桥进入观游村境内,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动员老百姓帮忙搭浮桥,为后续而来的大部队渡河做准备。当地的干人余炳成帮助红军发动群众,南北两岸的村民找来木板、麻绳、铁丝和钉子,利用竹索桥上游不远处河中央裸露水面的大石头,很快就与战士们一起搭建起了约2米宽、30米长的便桥。
摆渡的石三娘夫妇听说红军的抗日主张后,主动用家里的小木船在古渡摆渡红军过河。大部队来后,一些战士从石三娘的小木船和索桥上渡河,大部分战士和辎重马匹从便桥上通过。一匹战马上岸后,在经过狭窄的古栈道时,驮运的物资碰到了岩壁,失去重心跌下悬崖,后人将这段道路命名为“勇骏道”。
过索桥时,国民党尾追红军的部队,派飞机在索桥上空投下了两枚炸弹。一枚炸得岩石崩飞,所幸无人员伤亡,也未炸中索桥,一枚当场成了哑弹。
在观游村,红军没有碰上大的麻烦。这不只是得益于他们的宣传,更得益于他们崇高的品格和为干人打天下的主张。老百姓积极响应,把红军当成救星,主动帮忙,并将家里的红薯、马铃薯等食物送给红军。
余大娘、王大娘、顾大娘、王七娘、王幺娘五位妇女,在河边的山腰处郭明光家里,生火为红军造饭,把过年的高粱面、糯米面、红刺猛面等揉成面团,用油渣、红糖、苏麻、盐制成内馅包给红军吃。由于时间仓促,包的粑粑个头较大,形状似猪儿,红军战士觉得非常好吃,将此称为猪儿粑。猪儿粑的得名由此而来。我想,这应该就是古商道马帮们吃的米粑粑吧。遗憾的是,五位大娘在制菜油时油锅起了火,引燃屋顶的柴草,郭家的房子被烧毁了。但红军没有亏待郭明光,离开时给了郭明光10块大洋。后来,村民们在离红军落脚郭明光家不远处建了迎军坪。
红军在观游停留的时间里,吃住在索桥古渡至红岩村、观游院、长冲、白鸡坡、大塘一带的松竹林、田坝、河坎上,尽量避免打扰老百姓。红军军纪严明,用稻草披在身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抱团取暖,远远看去,极为壮观。看去形似竹林里新长出的一棵棵竹笋,村民们形容红军战士像竹笋一样多。
参与搭便桥的杜成芳老人,将装酒的竹筒递给几名跟他打招呼的红军战士,请他们喝包谷酒。一位叫常少成的村民,从家里烧茶烧水送去给露营在索桥南岸后头冲、水淹塘一带的红军战士,红军战士为感谢他,送给他一个绿色的毛玻璃酒瓶。在油坊头,红军战士用床单向开榨油坊的王世芳家换菜油、红薯。红军离开观游时,一个高个子的红军战士,用牛皮纸写了留言的字据交给石三娘,感谢她对红军的帮助。部分红军战士在过水落洞时,曾在龙门寺住了两晚,临走时向龙门寺大师司淑玉赠送了两口大铁锅。
红军离开观游后,沿着昔日马帮商队经过的青石古道,佯攻贵阳,随即又向卫城、鸭池河方向挺进。在卫城,红军召开千人大会,宣传抗日的主张,打开地主、富商的仓库,分给穷苦的老百姓。尾随的国民党军队在索桥过河,用了三天三夜。
解放后,索桥两岸的村民砍来粗大的枫香树干,搭在两岸用瓜钉、钉子固定,铺上木板,把竹索桥换成木桥。遗憾的是,木桥才使用两年,就被一场洪水冲毁,人们又用起老办法,重新拴上竹索,索桥又成了两岸百姓的交通工具。
观游是红军进入清镇的第一个村落,红军过观游的故事如今被村民们广为流传。善良质朴的观游人,以自愿集资的方式在每年的春节期间过起了“迎军节”,用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表达对红军的敬爱之情。他们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用猪儿粑纪念红军长征过观游的习俗,成为了观游人特殊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随着外界对观游的重视和开发,观游村民发展起了花果药种植业,他们还打算利用观游村优美的溶洞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间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使用的竹索桥,更多的意义在于纪念红军吧。(文/余天国 责任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