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语言核心素养

2020-09-10吴丽华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误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园的教育。同时,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初级阶段,也是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学习习惯培养是目前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幼小语言衔接的习惯培养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词语言衔接;误区;入学准备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把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衔接,根据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生各具不同特点的学习特征,来解决好其过渡阶段的一些衔接问题,对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处理得当,就会对幼儿今后发展带来极其有利的影响,让这一年龄段幼儿在思维方面及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等全面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否则,孩子入学后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和做事拖沓等问题。

三、幼小衔接中语言入学准备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一)送进辅导班,进行超前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开始学认字、数学、英语、拼音等等。那这样做到底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吗?那么对于即将入学的小朋友来说,他的语言入学准备重点到底是什么?根据教育部规定,现在幼儿园严禁教授汉语拼音、数学、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但是就因为一些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有些辅导机构也开设了很多吸引幼儿家长的课程,而且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提早学没坏处。这话听着没问题,其实这里问题可大了。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孩子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辅导机构里大部分都不是正规学校的老师,教授的拼音都会出现不准确读音,教学的方法都是不正规的,不系统的,孩子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随便什么人知道什么就能灌输什么的,那样不但不能让孩子进行好好学习,健康发展,反而破坏了孩子学习系统,扰乱正常的教学;

(二)不注重口头语言积累,超前教学书面语言

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的语言入学准备方面更要关注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为主,逐渐向书面语言作好准备,家长要注意,这里是作好准备,而不是语言超前,不是提前学。当然,很多并不是家长自己的意愿,有些是跟风,有些是被辅导机构宣传诱惑,还有些甚至是家长自己的攀比心理。那么有些家长也许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不能超前教学书面语言呢?国家编排的教科书,教师的上岗,和每年开学前的集体备课,都是具有科学性的。每堂课,每个学期都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的教学内容,一节课40分钟,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备课内容,都是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的,如果您的孩子在课堂不再有适合他的学习内容,久而久之,注意力再集中的孩子都不再有学习激情,那么,课堂对于他来说,就会渐渐失去吸引力,最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做小动作,做事拖沓等问题都会出现,就算不在短时间内,也会在长时间之后显露出来,所以这就是有些家长说的,我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都很“厉害”的,能考100分,后来越读越“没用”了。

(三)只关注教授学习,不关注倾听能力培养

关于孩子的语言入学准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倾听,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孩子的课堂学习很大一部分是倾听,有的孩子在外面很会撒野,真正在课堂上却默不作声,有时候,老师跟小朋友说的话,让孩子回家转述给家长的时候,怎么都表达不清楚,为什么?说明孩子的倾听能力也不够的。

四、如何进行语言入学准备

那么针对前面几点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进行幼小衔接?语言入学该做些什么准备?

(一)口头语言方面

家长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有意识地让孩子去表达,去转述家长的语言;在陌生环境中多交朋友,因为小学就是一个陌生环境,让孩子顺利地接受新事物新环境,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要跟多个不同学科老师打交道,小学一个班会接触到6、7个以上甚至7、8个任课老师,要能在课堂中接受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科的专业术语,也能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克服孩子的胆怯,适当的时候还需要配合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适当的肢体语言包括上课举手,交新朋友时的微笑,握手,搂搂肩啊等,跟老师交流时的上半身前倾等等,这个时候孩子口头语言加上肢体语言和情绪表达,就能讲清楚自己的需要顺利地做好入学准备。所以平时在幼儿园,有的孩子会有更多朋友,有的孩子则相反,其实这就是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不恰当而引起,所以在进入小学前,家长帮助孩子做好语言的入学准备,对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语言是一门工具,而不是认识200个,500个字为目的的。

(二)阅读方面

阅读时,当然也不是以识多少个字为目的的,很多家长都认为,我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多少个字以后才可以去阅读,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专家认为,孩子从出生就可以开始阅读,从图画书开始的,与成人一起共读图画书开始的,在与图书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图画书的内容,怎么理解图画所传递的含义,去感受图画背后的故事内容,传递的情感等。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孩子的认字也是有极大帮助的,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认字方法。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无论带着孩子逛街,点餐,游乐场等场所,其实孩子都在不断接触汉字,比如,生病时吃药的说明书,外出旅游时看地图,进商场时找电梯,甚至找洗手间,这些图文对照,轻松愉悦,让孩子无意学习,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育无痕。那么除了这些,家长也要为孩子准备不同种类的书,孩子会更有新意,知识面也会更广,体系更广阔,让这些书刺激孩子的大脑,充实孩子语言的丰富,来刺激孩子更多的积累,也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强,知识储备更丰富,社会能力更完善。

(三)倾听能力(专注力)

孩子的倾听能力最终就要归结到孩子的专注力问题上了。身为父母的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孩子翻开了作业本,却在抠弄手指甲;刚写两分钟作业就喊着要喝水;水还没喝完就去上厕所了;从厕所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跑去玩赛车去了……

其实不止是孩子,我们大人也同样如此。注意力不集中幾乎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常态,严重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以及听故事后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很多,但当孩子形成一个坏习惯了之后,再多的训练方法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家长树立一个意识,孩子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在训练自己专注力的最好机会,不要打扰孩子,把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沉浸其中,这才是高效的唯一方法。你打断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正在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在破坏孩子的专注,久而久之,你的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不如别的孩子。熟能生巧,静能生慧。让孩子静静地做事,静静地看书,智慧的孩子一定是您的!

孩子的语言入学准备,不是去辅导机构学了多少课程,不是认识了多少个字,提前学了多少拼音,而是培养孩子有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有学习的欲望,有上课会倾听、做事会专注的能力。

作者简介:

吴丽华,遂昌县金岸小学。

猜你喜欢

误区
自疗感冒防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误区与纠偏:欺骗罪中默示欺骗的认定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走出“误区” 学好“二根”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走出“固定唱名法”的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