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在土地整理测量中的应用探析
2020-09-10阮江洪邵项飞
阮江洪 邵项飞
摘要: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是目前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为有效提高土地测量工作效率与质量,可合理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推动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方式创新。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时,应当对首级控制测量、像控测量、影像判读、测图处理等环节进行控制,保证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就数字摄影测量在土地整理测量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探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工作概述;注意事项;应用探析
引言: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可实现对田地、水源地、道路、林地、村落的综合整治,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与环境,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实际利用价值,实现土地整理测量预期工作目标。
一、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概述
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是土地整体的工作前期准备,获得项目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要素,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整体开展效果,为后续土地整理规划提供数据基础。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面积变化,需根据测量将土地划分到户到人,为农村农用地定级、估价、确权、发证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持。土地整理测量工作的开展,为城乡规划、行政区域界定、地名管理、自然灾害等工作提供参考数据。一般土地整理测量时,依据1:20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绘图,但部分区域进行土地测量时,需按照1:5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绘图,如水沟、道路、堰塘等。
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首级控制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进行首级控制点处理时,为保证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可对首级控制点进行白色油漆处理,或围绕首级控制点进行0.5米到1米的白色圆圈处理,有效提高摄影测量的判读效率,提高数字摄影测量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其中首级点控制时进行点算加密处理,保证首级控制测量工作可靠性[1]。
(二)像控测量
像控测量工作开展时,鉴于像控点为室内区域角点,为保证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精准性,应当保证一定测量区域的重叠,避免像控测量点出现较大偏移,影响到测量工作开展质量。若测量区域内存在一定低洼面积,将导致数字摄影的仪器接收信号下降,为保证土地整理测量数据精准度,可合理升高仪器或对观测周期进行灵活调整。如对大片田地进行土地测量时,可选择上下交叉线状地物中心、延长线交点等,有效提高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的转刺精度。
(三)影像判读
在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开展时,应当分析测量区域的农业种植实际情况,避免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对大面积经济作物产生破坏,如茶园、果园等土地进行测量时,必须进行区分测量。通过实际数字摄影测量可知,果树区域低矮、枝条稀疏;茶园的地垄狭长、纹理均匀;旱地的田垄平整、长短适中。实际测量工作开展时,可依据不同地形特点进行区别划分,保证数字摄影测量绘图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四)测图处理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时,需依循土地整理测量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优势。通过对土地整理测量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实际工作开展时,并没有涉及到房屋改建,因此只需对土地整体进行测量即可,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土地地形特征,明细土地结构组成。若对重点区域进行测图处理时,为保证土地道路测量数据准确性,应当保证道路高程数据相对密集。如山坪塘坝进行土地面积测量时,必须测量相关土地所在区域的高程数据,若测量设备允许,可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泄水道进行测量;如沟渠面积测量时,同样需对土地的高程数据进行侧面,了解项目内水源分布,对项目内的高压电杆、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独立标记,保证最终数字摄影绘图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三、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探析
(一)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物,该技术以地理空间系统为基础,利用地理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多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有效提高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可靠性与安全性。该技术结合计算机系统为地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有效提高地理工作开展效率与质量。
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开展时,可合理应用GIS技术,发挥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优势,实现对土地结构与表层空间分布数据的全部获取,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获取被测区域的相关土地地理信息。通过对GIS数字摄影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可知,该技术的应用灵活性较强,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土地整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基于GIS技术的应用,开展土地整理测量时可进行详细勘察与审查,进而对国土资源进行客观判断,使得土地整理测量数据分析更加清晰明了,为其他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RS技术应用
RS技术通过电磁波信号处理,进而实现测量、摄影、处理等工作,对远距离的地表物体进行测量分析。目前RS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林地勘察、地质灾害监测、农作物产量预测、土地整理测量等。其中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开展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测量工作受到阻碍,如峡谷、沼泽、湿地、洞穴等,工作人员可基于RS系统支持,合理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实现预期土地测量工作目标[2]。
RS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时,可利用电磁波遥感测量、声呐遥感测量、物理场遥感测量。如电磁波遥感测量技术应用最为普遍,该技术主要利用不同物体发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差异性,进而实现电磁波遥感测量。通过对电磁波遥感收集信号进行特殊处理,则可得到数字摄影测量图像。鉴于RS遥感测量技术应用优势,可在大比例尺地图测量工作中得到很好应用,而土地整理测量工作的开展,需进行大比例尺测量,合理运用RS遥感技术,可推动土地整理测量工作自动化、数字化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挥出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实际效能。
(三)GPS技术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整理测量工作中得到很好应用,因为该技术的适应性非常强,且可有效规避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土地整理测量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基于GPS技术支持,开展数字摄影测量工作时,可灵活调整测量参照点,进而提高土地测量工作效率与质量。如将不同被测项目的土地面积特征进行编码,进而确定为不同的参考属性点,保证土地测量工作开展的有序性,获得真实可靠的土地数据信息,并在GPS技术支持下,建构空间土地模型,进而得到三维地图,为后续土地规划设计提供直接数据参考。
四、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论述,并阐述了土地整理测量工作,提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如像控点、测图处理等,并基于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的应用视域,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进行概述讨论。未来我国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瑞.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10):111.
[2]孙健.数字摄影测量在土地整理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6):32-33.
[3]吴满红.数字摄影测量在土地整理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6):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