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夫之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2020-09-10马嫣赢
马嫣赢
摘要: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提出许多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观点,对明清以后许多教育家都有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王夫之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提出这些思想对实际教育教学的启示,以便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王夫之;教师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作为我国十七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高峰。①除此之外,王夫之还是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一生中从事教育实践不多,也未有教育方面的专著,却在他那庞大的理论体系中,蕴含了教育理论上的许多卓越见解,建立了他的一个很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 并且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的终结阶段上的一个重要标志。②因此, 研究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对于研究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
(一)“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
王夫之说:“经纶草昧太虚,不贷于云雷丽泽,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③他認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辛勤耕耘土地一样,不等待云雷丽泽之天,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王夫之要求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精心培育社会所需人才。在繁忙的工作中,总会让人忘记初心。三年前,我进入教师岗位之前,满怀热血,立志要把教育当作终身事业。原来,等待我的,是大量的备课内容,繁重的培训任务,早出晚归的作息时间,我感觉到了疲惫。可是,在我疲惫的双眼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困倦。我开始明白——老师的情绪会第一时间感染到学生。无论是早上第一节课或是下午第一节课,老师震天响的“上课”和满怀深情的微笑一定会使整堂课变得有生机、有活力。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便是——热爱。热爱这份事业,热爱这些学生,所有的工作便会变得有意义,所有的付出便会变得享受。教师这份职业是在树人,若是毫无热爱与激情,那就是在害人。
(二)“明人者先自明。”
王夫之曰:“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眛而条理不迷”。④王夫之认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化基础,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生道理的过程中,应当自己先掌握道理,他认为教师不求自明以明人的做法,只会“自昏昏教人昏昏”。初入教学课堂的我,对教学掌握不够全面,甚至会出现错字,学生固然不会深究老师的错误,但是长此以往,老师的威信力注定会愈来愈下降,树立威信难,毁灭威信易。因此要做到王夫之说的“明人者先自明”,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是这其实需要老师花费大量功力,我开始认真研究每一次的考试题目,抓住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备课花费大量的时间,书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看似很费力的准备,实际上为我的课堂添加了一双翅膀,我能很好的把握每一节课的节奏,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明白而在课堂上得过且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吧,课后的认真准备让我每一次教学变得轻松,同时也让我和孩子们更加融入进课堂,时常忘乎时间,慢慢地,教书变得如此有趣。
(三)“正言,正行,正教。”
王夫之认为:“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言必正言,行必正行,教必正教,相扶以正。故欲正天下之人心,须顺天下之师受。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⑤他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王夫之要求教师的实际行动和道德行为处处要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便要做到,强调教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身正为范便是此理。我很喜欢一部电影里对小孩子说的一句话:“你不要看大人说了什么,要看大人做了什么。”很多时候,身为老师,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教室里玩手机,学生面前骂脏话。而很多时候,青少年是擅长模仿老师的,有时候“言传”不如“身教”,在课堂上倡导了一百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如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强调立志
王夫之十分重视立志在教育中的作用,故曰:“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⑥王夫之强调教师一定要把立志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先有志向,才会有自觉性和积极性,朝着目标去努力。因此,王夫之又说:“志立则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平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志,以不倦而日新。”⑦当学生树立了志向,便会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会自觉学习,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树立正确的志向,同时,志向应当具体,不应当仅仅是“我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不够具体的志向自然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主张自得
王夫之曰:“教在我而自得在彼。虽以诲人不倦之情,而施之心不专志不致之士,则徒以多言谢教者之责,君子之所不屑,亦君子所不忍也。”⑧他认为教学在于老师,而自求自得则在学生本身,王夫之强调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纵观班级管理,初一若能培养好孩子的自觉性,到初二初三管理起整个班级都会比较容易。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便无需老师过多的教导,在任何时候他都能够专心完成自己的任务。想必这样的品质对他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重视力行
王夫之告诫我们在求知和道德修养上要身体力行。他指出一切知识不能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还必须将知识变成实际行动。他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⑨在他看来,“力行”具有检验知识真假的功效。反观当代中国少年,沉浸在书海、题海之中,缺乏实践的机会,知识只是生硬的存在他们脑海中。身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在行动中感知知识的魅力。这样一来,孩子定会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不是禁锢的鸟儿,应当在天空自由飞翔。
三、施行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
王夫之指出,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他们质有不同,有刚有柔,有敏有钝;志量不齐,有大有小;德行不同,有优有劣;知识不等,有多有少。他说:“君子之教因人而进之,有不齐之训焉。”⑩王夫之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个人的发展状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施教。他认为:“教者因人才之不齐,而教之多术。”!1因此,身为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我认为应当敬畏学生,接受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是会变的,他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而朝那个方向努力,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变得自卑,身为教师,更应当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我带的两个班级层次不一样,面对基础较弱的那个班级,我采取了不同的办法,背书对于有的孩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便允许他们一段一段甚至一句一句的背诵,时常给他们鼓励,他们也在每天给我不同的改变。
(二)施之有序
王夫之认为,事和理都有序,人的能力在逐渐发展,因此教学也应当施之有序。所以,他说:““学之始事必于格物也,详略大小精细得失无不曲尽,故足以为身心益知之益,而通乎天下國家之理。始终之次序安可忽哉!”!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掌握学生的智能、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有步骤、有次序的施教。同时,教师应当仔细研究课标,找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对教学任务进行分化,由浅入深一一教授,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
(三)学思相资以为功
王夫之有言:“学非有碍于思, 而学愈博则思愈远; 思正有功于学, 而思之困则学必勤。”!3他指出,学习并不妨碍思考,而学习越是广博就思考得越是深远;正确的思考对于学习很有功效,而思考遇有困惑会促进更勤奋地钻研学习。因此,身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启发学生,告别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采取多种课堂方式。有时候我们上课为了加快进度,便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是适得其反的,学生学习了而得不到思考,便会很快遗忘,并且也不能深度领悟。王夫之恰恰认为,学与思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发,并更好的服务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北 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尹旦侯.王夫之教育思想初探.湖南师院学报, 1982年第 1期
[3] 王夫之, 阳建雄.《〈姜斋文集〉校注》,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
[4] 王夫之.《四书训义》.《船山遗书》,中华书局, 1962
[5]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船山遗书》.中华书局,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