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创新与探索
2020-09-10刘磊
刘磊
摘要: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而出现叛逆、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辅导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高中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高中生活紧张而富有挑战,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保证高中生正常的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创新与探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019
引言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心理辅导的成败。当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使得心理辅导被长期忽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
一、高中年級心理辅导课程内容的概述
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帮助学生分清界限,正确与异性交往;在生涯规划方面,高中是关键期,这一阶段孩子即将面临升学压力,依据高考改革而推出各种选课模式,关系到学生的职业选择;在学习方面,主要是学习策略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培养积极性;在情绪方面,帮助学生认清人际交往状况,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在社会适应方面,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学业、自我身心发展、自我期望、人际交往、家庭和社会竞争等压力,要培养学生抗压能力、责任感,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二、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创新与探索分析
(一)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
高中阶段,文化课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需要班主任转变思维,依托校园环境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心理辅导环境。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学工组中,学校可以为心理班主任提供相对独立的心理咨询室,班主任也可以借助校园内的宣传栏,强化学生的心理辅导。同时,学校及心理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减轻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为了有效构建学生的德育教学环境,学校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学生的平常生活中进行心理辅导。
(二)运用合理的心理主题探究方式,进行研究并且探讨
主题探究的模式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也有利于心理辅导的开展和把握。以前,在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时候是非常不注重主题探究这方面的内容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对心理辅导就不够重视,因此,对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也会出现交差了事的情况,而现阶段提倡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引导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主题性的探究,在课堂中进行主题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发言,并且相互交流,逐渐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心理问题,正视心理问题这个概念,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也许嫉妒羡慕等都属于心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且在今后加以避免,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学生们将自己的心理困惑进行分享之后,班主任们就要动脑筋,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汇总,并且能通过学生的讨论,确定相应讨论的主题,选择学生们普遍都有或者是很关心的问题,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比较高,对这一类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就会比较浓厚。
(三)注重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
学生正处于自身人生、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只依靠学校的心理辅导,很难把心理辅导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班主任在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聊天软件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家长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辅导引导。同时,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合理的家校联谊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方协作开展高效的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能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应认识到高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承担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责任,从而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舒缓学生的心情,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先义.高考心理辅导的管理误区及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67-69.
[2]刘淑英.运用心理辅导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第十二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9:80-81.
[3]王得祥.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