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实践路径探索

2020-09-10杨胜渊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将中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中国人民一致认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这有利于推进人民幸福和国家的稳定,同时与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各项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理论逻辑上和实践逻辑上,把新时代马克思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从理论指导、问题导向和群众本位三个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实践路程进行了探赜。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在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把实现“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想目标。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道路观与本质观上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将发展道路问题和人民主体放在首位,要求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并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中共中央坚持民主与法治的统一,以推进公平正义与司法公正为着眼点,认清了法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第三,中共中央坚持改革与民主的统一,突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强调了改革对民主的重要作用。此外,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创新,规划了适合中国发展的蓝图。指出要立足中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不照搬照抄其它制度的“飞来峰”,打通了民主建设新道路,并制定了新的标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给我们带来重要指示。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思想中获得营养,忠实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大胆实践和创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第一、批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批评。第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过按劳分配,促使社会大生产,得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通过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人类全面发展,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三、生产、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生产与技术、科技与社会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生产是科技根源,科技对生产有推动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物资。马克思认为人身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始终离不开自然界。比如水、空气、土地、树木等。人类通过劳动,进行物质交换,与自然界不可分开,体现了人类实践改造自然,人是价值主体。榨取自然界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依赖自然规律的人类计划,就会忽视自然保护,打破两者动态平衡。人与自然是互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发展目的是改造和征服自然,资本主义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样终将会破坏生态平衡。

(三)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军队是随着阶级和国家所产生的,也必将随着阶级和国家消亡。所以,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军队,依赖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强调人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发动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战争胜利,马克思赞成正义的战争,极力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民主,是构建国际关系的目标,手段是平等合作。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过去的国际体系发生了改变,各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变革,实现经济发展。马克思强调,国际合作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及政权建立,所有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通过革命,将政权从资本主义手中夺过来。第二,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国际秩序的建立。第三,解放和民族独立必须相互合作。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就是要高瞻远瞩,要对国际国内形势,具有预见性,提前感知,提前谋局,才能够确保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案,在战略上赢得主动,防止战略误判。要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考慮,用长远的眼光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有放眼全球的视野,扩大对外开放。要树立全局意识,善于从整体角度看问题谋大事,服从大局,善于观察大势,抓好重大事件,随时拥有工作的主动权,脑袋时刻保持清醒,提升综合实力。

(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不创新,就不会进步,就会被时代淘汰。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要获得主动权,就必须掌握第一手实践资料,对核心技术要能够自主研发。遇山开路、遇河修桥,敢于尝试,大步向前,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创新高地。

不断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减少僵化监管,优化科技奖励制度,深化科技改革,为国家高级人才“松绑”,激发创新活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大人才资金投入,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能关门搞创新,加强国际高科技领域和高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网络技术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其他风险挑战,共享科技创新。

(三)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要从内心真诚崇尚法治、真正尊重法律,我国各项法律制度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填补各项空白,要学法知法,防止触碰法律红线和法律盲区,人人知法懂法,遵纪守法,要具有法治思维为法制环境的形成创造条件。树立对法治的敬畏,在法治社会环境下,促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论

中国的发展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要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为导向,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才能由此得到丰厚的回馈。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会中断,它会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坚定步伐,在创新的旋律中不断走向新的境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康庄大道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石仲泉. 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1-7.

[2] 辛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J]. 理论导报,2017(10): 40.

[3] 王伟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J].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12):4.

作者简介:

杨胜渊,印江人,苗族,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党校,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