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友善教育及长效机制探析

2020-09-10刘阿磊张燕吴晶晶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大学生

刘阿磊?张燕?吴晶晶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友善培育长效机制虽已初步建立,但距离实现相应的培育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培育主体的工作衔接不够,还没有有效地整合力量,实现高度的工作机制协同。大多数院校对大学生友善培育做了相应的详细的规划,但在实际的实施中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活动过程缺乏相应的研究和总结,各个运行环节彼此分离,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大学生友善培育尤其注重社会实践,而绝非理论性的空洞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友善培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友善培育长效机制,从理论而言,即为一种实施工作保障机制,更是一种工作落实机制,其特点是具有系统性、严密可实施的理论性、具体性、实践性。

一、立体化的友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一)国家层面重视友善教育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是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特殊国情背景下社会伦理及社会成员道德建设的急切诉求。2012年末召开的十八大上,鲜明地把“友善”列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有力后备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实力提升,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其友善思想的内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所肩负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的履行,故而,对其进行友善培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社会发展需要友善教育

友善是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道德纽带,同时,市场经济也需要友善价值观的维护和支持。友善不仅在社会成员之间传递友爱的信息,还指引社会个体之间在社会生活中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层面的友善不仅仅要坚持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与助人为乐的基本准则,还要注重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用友善的力量拉近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一心向善。友善不仅是道德的最本质体现,亦是社会良好风气的需要,它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基石。友善思想是一个优秀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文明国家的“软实力”,它是抬升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一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友善理念是社会成员友善生活、友善发展的需求,也是影响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文因素。

(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友善教育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友善培育的传统渠道。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相关教育部门重视社会主义友善的教育,一线教师把友善培育的内容积极纳入教材、引入课堂,形象而直观地融入学生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友善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以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为主题的友善观教育中,强力抓好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建立针对师生特点的教育机制。抓好学生友善道德教育,建立起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友善养成机制,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友善理想与信念养成入手,让其感悟“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与此同时,通过各种社会途径践行友善,从而使他们时时言友善,事事需友善,处处行友善,强化他们的友善责任感。

(四)家庭是友善教育的基础

家庭作为大学生教育尤其是友善培育的特殊主体,时下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家庭是大学生是非观念、善恶标准、美丑意识等基本价值观念初步感知、获得和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一言一行、价值观念、日常教育等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使得大学生如沐春风,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外,父母还带领孩子参加各类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遵循青少年发展的生命规律,在培育的过程中,加强情感沟通和价值观引导。

二、立足网络时代的友善教育机制基本形成

网络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限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坚实的工作平台。大学生具有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吸收来自各方面的友善营养,更进一步地强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各层次的认同。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文明上网,批判地吸收并传播友善正能量提供了契机。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所接受到的友善思想及友善熏陶会潜意识地涵养自己的德性并自发地付诸实践,最终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如今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自媒体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而不能被边缘化。因此,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亦是大学生友善培育机制的一种创新。

三、友善教育路径的多元化

当前,“大学生友善培育无论在模式还是路径选择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实践育人、社会引导等多元化格局。”

(一)大學生自我友善的教育

友善的自我培育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大学生能够自觉进行友善认知是深化友善培育的前提和基础。友善认知包括对友善的理论把握,对友善思想发展历史的明确,对友善现状的思考等。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友善的相关实践。这种实践具有广泛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如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志愿工作等,在这些实际活动中体会友善、感受友善,进而提升友善的表达能力。从这个意义讲,大学生自我友善培育的身体力行是友善培育的最重要途径。

(二)高校是大学生友善教育的主战场

高校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友善作为出发点,开展各类以友善为主题内容的培育活动力。通过新媒体与传统课堂等载体传播友善理念,示范友善典型。与此同时,走出网络,走出课本,走向现实社会。这样将会更好地传播和强化人际友善观念。《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进行友善培育,使校园的友善之风吹进每位大学生的身心,使得友善的意识内化到大学生日常的行为中。

(三)健康社会风气塑造是大学生友善教育重要环境保障

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风向标,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尺度。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风气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深深影响了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传播,影响了社会正能量的普及。没有社会风气的彻底扭转,友善培育就缺乏相应培育环境土壤,从而给大学生自我培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不良冲击。因此,健康的社会风气塑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范双利,刘新秀.加强家庭和睦友好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1(11).

[2] 侯志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的探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周东明.课堂教育教学的可持续[J].中国德育,2010(1)

作者简介:

刘阿磊(1985.9—),男,汉族,安徽太和人,安徽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燕(1992.1—),女,汉族,安徽庐江人,安徽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吴晶晶(1985.1—),女,汉族,安徽太和人,安徽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

本文系2018年度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思政专项重点项目(Awsz002),主持人:刘阿磊。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