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人为何是内敛的

2020-09-10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0年23期
关键词:苏州人张扬范仲淹

陈佳慧

苏州人风雅、苏州人精致、苏州人幽默、苏州人细腻……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着许多特质,但张扬,却从来不属于他们。

都说,苏州人內敛且很会自省。甚至还发明了“脸皮像城墙一样厚”“翘尾巴”等俗语来批判张扬、显摆的行为。明明生活在富庶之地,又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苏州人为何如此偏向于内敛呢?

江南家教里的“敛”与“律”

如果要为一个人的性格成型追根溯源,那么家庭教育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苏州人的内敛,则与江南地区的传统家庭教育有关。

在家训中,先人向后代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经验教训,灌输精神主张,训诫子孙。大量文化世家的涌现,不但强调诗礼传家,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更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逐渐影响着苏州城内的社会氛围。

谈及家族或家庭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他一生对上廉洁奉公,对下勤政爱民,是贤良官僚的典范。他对子嗣的教育也秉持着严格的要求。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结婚时,新娘的父母为显示荣华,送了一顶十分精美的丝罗帷幔做嫁妆。范仲淹获悉找来纯仁训斥:罗绮非常珍贵,你们怎么可以用来做帷幔呢?我们家向来清简朴素,你们不可败坏家风。还表示“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范纯仁一听,即托人速商岳家。所以,婚礼办得非常朴素“低调”。

这种家学里的内敛,还变成了家族的风气,甚至苏州城的学风。据传,范仲淹曾在南园一带买下一片土地,人们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居之,必世出卿相”。于是本来打算再次建房居住的范仲淹,决定原地办学宫,苏州府学即自此开始。晚年,他又到苏州办起了义庄。至今,府学、义庄旧迹仍在。范仲淹制订的《义庄规矩》,是中国存世家谱中,最早期明显带有家规族约内容的,1064年得到朝廷首肯后,族人就在苏州天平山白云寺先公祠堂旁刻石立碑,以示子子孙孙遵承勿替。

当然,谈及家训,还有苏州人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500多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不但为书香世家树立门风提供了一套既定规范,大部分内容准则还同样适用于现代家庭教育。其中的“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更是一种内敛、自律的要求。

从修身、治家、营生、处世、训子、婚姻,到择业、仕途等,苏州地区传统家庭教育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苏州的传统家庭,尤其重视个人的品性修养,希望能将子孙塑造成仁、义、礼、智、信兼备的谦谦君子,至少要敦厚德、守诚信、知廉耻,这才是当时苏州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

古城诗意中的“静”与“和”

在字典中,张扬是指“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内敛则相反,指“收拢。”由此看来,也唯有内敛二字,是与苏州的诗意环境相符的。当生活里充满了美丽与乐趣,品味还来不及,能不能让更多人知道,也就变得不重要了。

余秋雨说:“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的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的确,从一碗苏式面开始,加上一杯碧螺春、一曲评弹,心躁了有园林“避世”,觉得寂寞了在雅集相聚……苏州城没有那么多外显的张扬之声,这里只有昆曲的水磨腔,评弹的琵琶声,屋前屋后咿呀吱嘎的船橹声,以及走在石板、青砖铺成的街巷里的脚步声。

杜荀鹤 《送人游吴》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多情多义、社会有序、平和温润,正是苏州人的魅力,苏州城的魅力。自古以来,这里是文化精神复苏之地,是避难所、休憩地、复乐园,是温柔富贵之乡。当人们在甜美的“梦境”里时,又怎么会变得张扬呢?

猜你喜欢

苏州人张扬范仲淹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范仲淹画粥苦读
The 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遭遇张扬
张建霖
范仲淹苦读轶事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