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志中乡土性体现初探

2020-09-10范虎

巴蜀史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土村民

范虎

村志,是记录一村自然社会发展变化与现状的百科全书。虽记录一村之事,却可以承载许多县志、乡镇志所不能包含的重要历史资料,具有较高价值。村志在体例上,要注重记录村庄的固有特点,不能照抄省志、县志等,既要反映出时代特色,又要反映出村庄本色,在篇目设计上就更加需要甄别和取舍;在作用上,要强化存史功能,突出教化影响和辅助资政,加强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村志记录村民所熟悉的一草一景、一人一物,可作为村民留住乡情的重要载体,不仅慰藉在外务工村民的思乡之情,更激发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动力。中  国乡村社会是一个由众多乡村为单位组成的大集体, 一个村庄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因此,写好一本村志,应在符合志书基本要求下, 从内容、体例、作用上体现所记述村庄的不同特点。在众多特点中,村志应普遍体现出乡土性,才能有效 着眼于“村”字,写出特色,有别于县志。编修村志要突出三大特色,即时代特色、村庄特色和专业特色。在村志中突出反映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就能更好突出重点,增强村志的可读性、实用性,使村志更好服务 于乡村建设。乡土性也是村庄特色的一种表现。本 文以《锁口村志》为例,简述村志中乡土性体现的几个 问题。

《锁口村志》简介

锁口村位于营山县绿水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川东北农业村,全村辖8 个村民组,总面积1.8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940 亩,2015 年有农户 350 户,人口1258 人,常住人口 484 人,属于偏远、贫穷山村。该村没有名山大川,也没发生多少可以纳入县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最普通的一个小山村。《锁口村志》由民盟营山县总支部委员会和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纂,2017 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共计 58 万余字(含彩页 48 页)。全书采用章、节、目三个层次编写,设自然环境、行政沿革、人口及迁徙、各组概况、家族概况、村落经济、科教文卫、基础设施、村落民俗、人物、八大姓氏简易族谱等 20 章、111 节、60 目;采用记、志、图、表、传等体裁,另设“简史三章”,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记述锁口村的历史与现状。

乡土性体现方式

(一)编纂概况

编纂过程上。《锁口村志》启动编纂后,由参编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进行现场采访,受访 者和参加现场座谈的村民达到数百人次,采访内容贴 近现实,真实可靠。采访之事也多是当地群众希望了 解、记述、传承的村内事务,极少引申到时代变革的大背景框架下叙述,但又通过这些村内事务,从侧面折射出时代变迁在村内的反映。在编纂过程中还邀请村民代表、四川大学教授等对村志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分工负责,确保落地于小、着眼于大。

编纂目的上。《锁口村志》的编纂,不是为让锁口村历史在整个社会大格局中产生多大影响,而是着眼于丰富一村之文化与历史传承,强调一个村庄的变迁,以此来增强锁口村村民对自己这方小土地的感情,提升对家乡发展变迁的认同感。

编纂人员组成上。成立《锁口村志》编纂委 员会,在35 名编纂委员中,有26 名均为锁口村村民,比例达74%,涵盖村干部、有威望的老人、村小教师、在外发展的乡友等各方人士,其余为 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编纂专家,形成以村民编纂 为主的格局。群众的积极参与,势必让村志更 加贴近生活、贴近乡村,具有浓浓的乡土性。

(二)编纂用语

计量单位。为体现村志的乡土性,方便村民阅读,在计量单位中未使用标准单位,而使用当地群众通常使用的单位,如亩、挑、斤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和计量单位的变化在《凡例》中予以说明。

村民常用语。在不影响表述的情况下,村志通过不同的章节和内容保存当地村民常用的习惯用语、俚语等。如对一些生产工具的描述,有“夹背“”锭(当地读tíng)子“”刷把”等;对生产过程的描述有“醒面“”勾兑“”吊架子猪”等;对一些人或物的称呼有“贩子”“脚牛”“骟匠”等。这些用语都为村民日常使用,以川话为主,有些甚至 是当地特有。使用这些常用语,能更好展现当 地村落的真实状态,可以从语言文字方面体现 一个村落文化、政治等方面情况,也为传承当地 语言提供了保障。

(三)编纂理念

弘扬正能量的理念。全志以事系人,通过大量史实反应锁口村的整体价值取向。在写李茂元时,“因有时参与盗抢,民愤甚大。1951 年 4 月,政府以恶霸罪将其枪决”。在写喻家概况时,“喻家虽然人口众多,但绝少不肖之徒”。在人物章写吴应吉时“,吴应吉为锁口村50 年代以后第一位为国浴血沙场的英雄,一等功臣”。类似这些记录在全志不同章节比比皆是,对一些 为国牺牲、为村谋事、为民办事的人注重完整记 录事迹来龙去脉,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村中优秀 人物、威望人物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也 代表了锁口村这个川东北偏僻小山村的传统价值观念。同时,对一些为非作歹、心术不端之人 的劣迹及其结局和下场也进行如实记录。通过记述不同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对群众起到教化、引导作用,让他们能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来明辨 是非,传承正确的价值观念。

重教兴学的传统。锁口村所在的营山县,历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清代营山考中进士者共26 人,居全川第五位,被誉为“科第仕宦,绵绵继继,甲于蜀都”。这样巨大的教育成就,与当 地重教兴学的传统密不可分。《营山地方志志》在总结营山历代地方志的资治作用时,就提出有“安定民心、发展经济、重教兴学、扶贫济困、 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修身自省”等作 用。锁口村共有教师近百人,诞生了大学教授3人,大学生约60 余人,其中硕士5 人、博士1 人。目前该村还存留一个村小,虽然教学条件简陋, 但教学质量很好,由吴勇夫妇二人担任教师,许 多附近村民都将子女送到锁口村小学读书。在《锁口村志》中,编者对村里的教师、品学兼优的 学生等进行重点记述,且在介绍人物情况时,都 会对该人物的教育程度进行记述。在人物章中,记录了教师、大学生、知识分子等人物18 人, 占入志总人数的39.1%。在科教文卫章中,分列了“任教教师”“锁口村文化人”两节,详细记录该村教师、支教教师、大学生、中专生等情况。村志的记录也与县志重教兴学的相关传统一致,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村民朴素的品质。锁口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与外界交流联系不多,村民大都具有传统中国农民的朴素品质。在家族概况章中,通过对每个家族重要人物介绍,详实记述锁口村人在不同行业中展现出来的爱岗敬业、勤劳奉献、尊老爱幼、求实创新等精神面貌;通过以事系人方式展现锁口村人姿态各异的朴素品质。如记述郑国辉时,“喜欢养鸽、打猎,同时又是劳动能手”;记述李小平时,“现为上海市中铁某建筑公司经理,事业有成,非常热心家乡经济与文化建设”;记述吴茂辉时,“为人有志气,有毅力”。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在经济、农业、教育方面有突出成就村民的朴素品质。

(四)编纂内容

全志在内容上力求体现乡土性,强调贴近村民生活,尽量从村民熟悉的角度入手,以增加志书的亲和力,增强村民的认同感。

设置分社、分姓记录的章节。村志乃记录一村情况的志书,记录范围不大,涉及人口不 多。村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一般按照社、家族为 单位开展。因此,在编纂村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章节,横向比较、纵向叙事,有助于 村民在阅读时理清脉络,建立联系。《锁口村志》为体现乡土性,专门设置“各组概况”“家族概况”两章。锁口村共有8 个生产小组,分别以每组情况设一节,记述各组地域及地界、庄稼与收 成、房屋及树木、姓氏及人口、教育及文化、成分 及生活、主要干部、兵役、工匠与企业的基本情 况和历史变迁。全村主要有吴、喻、郑、李、杨等   8 个大姓,所以设置9 节分家族记述,其中8 个大姓一个姓氏一节,其余小姓整合到一节。每节记录姓氏起源(侧重本村来源)、姓氏概况(含迁 入迁出情况、族谱与族规、人口与成分、地位与 生活、守法与兵役、文化教育等内容)、重要人物 等内容。这些章节的撰写都以条块分隔的形式 来展现,同时也体现村志作为一村资料性文献的存史功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避免与县志 篇目设置雷同而失去特色。

设置家谱章节。清代以来,营山民间素有修家谱以联宗亲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 1994—2014 年期间,营山修谱的家族多达 20 余家。锁口村也不例外,大家族重视修谱,但一 些贫贱之家却无力为之。近年来在村志编修 中,出现家谱、方志融合的趋势,家谱世系成为村志的重要内容。《锁口村志》专设“八大姓氏简易族谱”一章,分节列出锁口村8 个大家族的世系简表,由各姓人士分别收集绘制。世系表的重点在锁口村,部分家族也列出同宗在外居住的本家姓名。家庭或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村是最小的社会聚集单位,因此,在村志中增设家谱篇章,既有助于村民对村史的了解,也符合村民的传统观念。

设置民间工匠章节。锁口村是川东北传统村落,经济形式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工匠诞生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基础。为体现锁口 村特色,在编纂过程中着重对民间工匠予以记 录。“民间工匠”章共分9 节,分节记录锁口村木匠、石匠、土匠、篾匠、泥瓦匠、裁缝、铁匠、剃头 匠、骟匠的基本情况。这些工匠都为锁口村人 所熟悉,甚至有些工匠如泥瓦匠几乎成年男性 “人人皆是”,也是锁口村人一度赖以外出谋生的重要职业。在记述各种工匠的过程中,同样 注重时代变迁对各种技艺的影响;对一些独具 匠心的工匠采取以事系人方式重点描述,力求 还原工匠劳作时真实场景和精神状态。民间工 匠种类多、人数多是锁口村的真实情况,也是锁 口村作为传统村落的一个闪亮特点。村志通过 记录,完整保存了锁口村的乡土性,让一些已经 消失的行业重新在志书中“活”起来,增加了村 志的乡土味道。

注重文化习俗的乡土性。《锁口村志》以  3章篇幅记录锁口村文化习俗,分别为“体育、棋牌及游戏项目”“村落民俗”“民间文学”章。在编纂过程中尽管有在县志中摘抄的内容,但最终落脚点还是回到锁口村本身。如在记录“摔跤和扳腕子”这项活动时,在介绍摔跤的基本情况后,写道“锁口村摔跤一般是二人对摔,也可以多人轮流摔……50 年代以前,锁口村即流行摔跤。”在介绍民间文学时,收录锁口村流行的劳动号子8 个,同样立足锁口村,再现锁口村的劳动场景。书中还收录大量节气农谚、天气农谚、当地故事传说、行业口令,多从锁口村群众口中采访收集而来,具有鲜活的乡土气息。在 习俗方面,写有生活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年节习俗等,都以锁口村的特有习俗为基础,以 具体事例来构建传统文化,见人见事,有现场 感,反映出锁口村独有的社会形态和流行观念。

自然环境描述注重地方特色。在《锁口村 志》中,自然环境一章分为地形与地貌、水文与 气候、野生动植物3 节。在编纂手法上,没有完全采用专业的行业描述语言,有些条目甚至没 有介绍该物种的生物学情况,但记录了该物种在锁口村的存在、分布、变化情况。如鲫鱼,“50年代以前,锁口村鲫鱼分布极广,水田、河、塘, 甚至小水沟都有,数量很多,是当地第一大鱼类。”如马桑,“其嫩枝叶是上好的青肥,老枝干是贫困农家常用的柴薪,但火力较差,也有人用 作土农药,特别是用来药鱼。”所有自然资源的 物品、物种介绍都基于锁口村的实际情况撰写, 避免枯燥无味的照搬照抄,增加了村志的可读 性,也提升了村志的乡土性。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 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員”。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 年1 月3 日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村志作为一种文化载 体,能有效地从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将个人、家庭(家族)、村社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上下和谐 的价值平台,通过发掘身边熟悉的优秀历史文 化,提升村志的乡土性,不断增强村志特色,为 繁荣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多样诠释。村落文化是最基础的文化,是村落历史的 见证,也是当地村民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因 此,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村级特色资源,发挥乡土 性,争取将村志变成一个村难以抛弃的共同价 值认同和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市委员会)

猜你喜欢

乡土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Songs from the Past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奇怪村子的女人
乡土分外妖娆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