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度 放眼全局 实事求是 力求实用
2020-09-10马国栋
马国栋
笔者从事地方志工作多年,主要参与对市县志及省志编纂的业务指导,以及审、改志稿,未能独立编纂完成一部志书。因此希望能经历志书编纂全过程,并在编纂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一些观点主张,于是接受了《四川省志·国有资产管理志》(简称《省国资志》)编纂任务。尽管对编纂工作中的困难有一定思想准备,但直到进入角色、着手工作才真正体会到任务之艰巨,甚至一度有些丧失信心。主要困难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这项新工作,其机构及职能几经变动,缺乏系统完整的资料;国有资产管理不像传统行业有着成熟、稳定的工作体系与板块结构,《省国资志》写什么、框架体系如何设计即颇费斟酌;《省国资志》既是新修,也是创修,无现成模式与范本可资参考借鉴,编纂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只有靠自己摸索解决。
经过10 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省国资志》编纂任务,志稿也得到各方肯定。在该志出版问世之际, 特对编纂中的一些思考与尝试作简要回顾,以求教于方志同仁。
一、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修志是政府工作,有统一规范、质量标准,必须遵守。但是,在遵循共性要求的前提下,每部志书也应有自己的特点,志书不应千部一面。方志界过去主要 强调志书要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行业特色,我认为具体到一部志书,还应有编纂特色,编纂者也要有追求、有创新。在着手编纂之前,首先要确定编一部什么样的志书,明确要达到的目标。经反复考虑,笔者认为《省国资志》应编成一部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系统,资料性、实用性较强的志书;既能满足各级领导和群众了解全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基本情况的需要,也能为研究国有企业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学术界提供一些有用资料,重在资料性、实用性。
首轮新方志编纂,蒲孝荣先生一直强调“志贵周 详”,我也赞同这一观点。但在编纂实践中,仅市县志对此主张体现充分一些,省志各分卷则大多比较简 略。新方志编纂以来,方志界普遍认为省志应简略、简要。省志求简,已是共识,或者说已形成一种成见。
历代旧志,普遍篇幅小、文字少、内容简单。一是由于经济社会不发达,经济门类少,值得入志的内容 不多;二是受限于雕版印刷技术之繁难;三是当时的 志书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他们重在了解沿革、山川、物产、赋役、政教、人物等内容。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志书需要记录的重要史事多、信息量大, 如志书篇幅过小,则难以容纳,而记述过简,又难以让人们深入认识当代社会。而且,省志能提供的资料, 市县志不可能提供。一些重要内容如果省志不反映, 则没有志书反映。章学诚认为,通志“自当详府州县 志所不能详”(《方志辨体》)。当代志书服务对象与读 者期望了解的内容,都较过去更为广泛。当前,省志 编纂出版普遍采用多卷本,对整部省志而言,每一卷 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当然也应具有 一定的灵活性,其篇幅、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尽可能提供相关方面比较系统详实的资料。因此,“志貴周详”的理念应同样适用省志编纂。实际上,志 书的繁简详略不应因省志、市县志所记述范围不同而 有别,关键在于其资料的重要性与有用性。有用,即 万言不繁;无用,则片言亦赘。“详所当详,则不为烦; 略所当略,则不为略”(陈廷祚《修一统志议》)。事实上,第二轮省志编纂,不少分卷在编写实践中已自觉 不自觉地趋于偏详。已出版的《四川省志·川剧志》97 万字、《四川省志·铁路志》117 万字、《四川省志·市州概况》177 万字、《上海市志》的《国有资产管理分志》达136 万字,笔者编写的《省国资志》为83.5 万字。
资料详实,是笔者编写《省国资志》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可说是该志带普遍性的特色。除因资料不足的客观限制,关于四川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大多可于该志查阅到基本资料。
二、把握高度,放眼全局
关于省级志书与市县志(以前的府州县志)书的 区别,过去主要认为,一是详略不同;二是章学诚“所 贵乎通志者,为能合府州县志所不能合”(《方志辨体》),“通者,所以通府州县卫之各不相通也”(《文史通义·释通》)。即省级志书反映的是超越市县境域的 综合性的更为全面、系统、宏观的情况。但笔者认为,此外还有一个高度问题。同类作品一经比较, 即可看出其着笔立足点之高低“。登泰山而小天下”,立足点高了,视野中的次要事物就淡化了、边缘化了,重要事项就会凸显出来,可以更容 易、更明显地看出事物的大小、轻重及所处 地位。
省志是省一级志书,一般为省政府管理事项或全省某一重要方面的情况记录,是反映省 情的志书,不是省政府各部门的部门志,也不是部门工作志。省志编纂要高屋建瓴,要有大局 观,要从省领导的角度与高度来分析、认识相关问题,从全局、长远着眼,从省领导决策、施政、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从对于一省经济社会发 展的意义来判断资料的价值,选择入志资料,记述有关事项。志书编纂者,特别是主纂者应有 这种认识,并体现于编纂实践中。当然,着笔 时,则应“处于第三者地位”,客观记述史实。
再从管理角度看,尽管具体事项是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组织实施,但体现的却是省委、省政府意图,是代省政府行政,都有省领导分管。以省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言,便是代表省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2000 年成立的省委企业工委由省委常委任书记;2001 年成立的四川省国资管委会,由省长任主任,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领导任副主任;2004 年成立的省国资委,也先后由省委副书记和省委常委、副省长担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这些情况表明,从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省志编纂中的问题,是符合实际,也是保证志书内在质量的需要。
所谓放眼全局,一是从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来看待与处理有关问题;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突破部门职能局限,从省志分卷各自承担的任务,反映一个方面或行业的全貌。《省国资志》即打破部门界限,以“大国资”观念指导编纂,以全省企业国有资产规模和分布为基础,以保值增值为主线,以监督管理为核心,以国有骨干企业与市州国有资产管理为两 翼,从省委、省政府主导国资监管与国企改革的高度,力求全面反映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的基本情况,而不是仅仅着重反映省国资 委监管企业;既反映省属国有骨干企业等大型 企业,也反映市州国有企业,乃至小型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总体情况。《省国资志》资料收集也 突破部门局限,来自多方面。如国有企业改革, 当年的国资局仅是参与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 施的是体改委(办),还有管工业的经委等,反映国企改革的资料,除来自上述部门单位,还有省委政研室、省社科院的研究成果;而国有企业破产补助、职工安置费、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等反映企业改革资金成本的数据则来自财政厅。如果仅靠国资局、国资委资料,就无法全面反映全省国企改革情况。
三、实事求是,客观反映
修志的目的、意义,在于资治、教化、存史, 核心在资治、资政。《省国资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 是,尊重历史,既反映不同时期对国企国资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也反映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既反映国企改革盘活企业资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也反映国企改革前期不规范带来的遗留问题及国资流失等问 题,让读者看到不同时期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的实际情况。诸如此类,既反映成绩与经验 以继续发扬与汲取,又揭示问题、看到不足,以 更有利于改進工作,充分发挥志书应有之作用。
在编纂技术方面,从国资管理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与省志反映传统行业的其他分卷有所不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设立时间较短的管理机构,省国资局撤销后,职能并入省财政厅,再后又成立省国资委,机构迭经变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撤并,直接反映了对此项工作认识的深度与重视的程度、机构与政策法规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遵循《四川省志》编纂规范的同时,《省国资志》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对管理机构与政策法规的有关情况,较省志其他分卷作了较为充分的记述。这也符合“原则性与适度的灵活性相统一”“突出记述对象的特点”的要求。
四、宏微兼具,力求实用
所谓宏观情况,主要指面上的、概括性的情况;微观情况则指局部的、具体的情况。就志书而言,不少时候,记述具体也是深度的体现;对一些事物反映具体一些,也是增强志书资料性、可读性的需要。宏微兼具,则相得益彰。
《省国资志》总体结构,即是宏观与微观相结 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企 业国有资产监督、国企改革改制等前三篇反映面 上宏观情况,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市州国有资产 管理等后两篇反映具体企业及市州国资管理情 况,可视为微观或中观情况。全志概述与各篇、各篇之无题小序与其下各章节,也可视为类似宏 观与微观的关系。此外,对于部分重要事项,以 及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案例等,还附载于相关篇 章之后,如《20 世纪90 年代初成都红庙子街自发的非上市股权交易市场》《1994 年至 1996 年四川省产权拆细转让情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博 瑞传播股改情况》《四川省皮革工业总公司改制 方案》《营山县企业体制改革情况》等。这样点面 结合、宏微兼具,更有助于人们具体、深入地认识 有关问题。
“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章学诚《记与戴东原论修志》)。修志为用,志书应尽可能提供全面系统有价值的资料,以求实用。特别是省志管理类分卷,应避免写成单纯的管理志(即管理部门志或部门工作志),而忽略其他重要内容。
志书要反映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对有关事项的管理,也要反映好涉及部门管理工作的其他重要方面,特别是各部门工作对象的情况。《省国资志》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篇,记述的 便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对象国有骨干企业。这既是全面反映好有关情况满足读者需要, 也是避免写成部门工作志的需要。如文物志就要看到文物的情况,不能只写文物管理,交通志 要反映道路交通情况,气象志要提供基本气象资 料,工会志要反映工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变 化及生存状况等等。否则,即可能写成部门工作 志,甚至有“ 部门功劳簿”之嫌,其价值也将打折扣。
志书内容不但要全面系统,更要有用、有价值。1995 年,省财政厅、省国土局、省国资局联合下发《关于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及入账修正方案的通知》,要求入账修正价按基准地价最低限额的50% 计,边远县镇最低入账价不得低于每平方米 10 元。《省国资志》用一页多篇幅列出清产核资各县(市)城镇土地分等具体情况及清产核资土地基准地价最低限额表。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定时段局部的土地使用价格情况,但也是在其他相关志书中查不到的资料,在没有土地使用价格变化系统资料的情况下,就因人无我有而更具必读性。当然,这种处理需要编写者勇于打破取材常规,还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敏感性。
志书既要提供系统有用的资料,还要方便读 者使用。如记述政策法规,《省国资志》便以概括 转述与引用原文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读者可以直 接再引用,这样既方便又权威。再如,送审稿将 正文附载专题与全志附录文献辑存的具体文献标题,都列入志书目录,但出版时为与其他各卷 一致,目录只列到节,具体标题都被删除。其实, 这是对篇章节目中普遍重视不够的表现。目往往是记述的基本单元,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 分。志书如果未编制索引,目录列细一点,也勉 强可以起到一点索引的作用。读者从细目中,可 以发现更多有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其阅读下去。
总之,编志书不能只从编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更需要有服务意识,多从读者使用角度考虑处理有关问题,以尽可能满足读者需要。
五、概述要概,大事重事
首轮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时,有“以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各专志为纬”的说法,可见概述、大事记在志书中的重要地位。因 为概述、大事记可以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即了解事物概况和重要事 项,其阅读利用率高,需要下功夫写好。
概述、大事记既是一部志书的概述、大事记,又不仅仅是志书的概述、大事记。更重要、更本质地看,它们应该是一部志书所反映的某一行业、方面、领域的概述、大事记。概述、大事记往往在各篇基本完稿后再编写,即以各篇内容为基础。编写时不应受各篇内容之局限,或满足于志书各篇章的基础资料,而应着眼全行业,更为广泛地收集资料。
笔者曾看过一部志书概述的初稿, 是对全志各篇主要内容的组合,即各篇内容的浓缩与相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内容全面,却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概述如何写,应立足于全志,又跳出全志、高于全志,力求高屋建瓴,展示概貌,突出要点,揭示特点,总结好经验教训,绝非全志内容的浓缩与重复。《省国资志》共五篇,撰写其概述时,笔者决定“抓大放小”、突出重点,以前三篇相关内容为基础,有重点地概括反映面上情况。其主体为三部分,即国有资产规模、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国有资产规模,主要是第一篇第二章的内容,在概述中则作为三大部分之首,地位更突出, 体现本应有的重要性。因为国有资产是管理的对象和基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最受关注的内容。这一部分还简要追溯四川企业国有资产的形成及发展概况等,是相关篇章未涉及的内容,并非照搬相关篇章。概述在写法上与一、二、三篇也不一样:前者是概括的,后者是具体的;前者是分期纵向概括,后者是分类横向展示。概述第一部分反映四川企业国有资产的形成与规模变化、分布特点等;第二部分反映省国资局、省国资管委会及省委企业工委、省国资委三个时期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及困难与问题;第三部分反映四川国企改革经历的探索、突破、深化三个阶段,及其改革背景、举措、成效、问题等。一些内容是具体篇章所未有,一些认识更得到了深化或升华。四川国企改革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别人的现成结论,而是编纂者通过研究国企改革实际而确定的。第四、五篇内容基本未纳入概述,主要是考虑这两篇反映的是各企业、市州具体情况,其篇首也有无题概述,全志概述应突出重点内容,不必面面俱到。
大事记当然要“大”,但更要突出“事”,要有关键 信息,这是每条大事记的核心。《省国资志》大事记内 容,部分从各篇章提炼,部分从其他渠道收集。大事 记记述要简要,但也不能过简。因为大事记不仅是大事索引,其本身也是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次级信息系统,实际上是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的简史、编年史。纳入大事记的事项,其重要性并不一样,除少数事项 外,最好不要用标题式、提纲式、一句话式记述。应力 避空泛,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物、有骨有肉、可读可查, 为读者提供有关重要信息。特别是志书各篇章正文 没有记述或情况复杂的事项,更需要反映充分一些。
《省国资志》大事记最短的一条是:1989 年“9 月10 日,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成立”。而有关省国资委成立则用了3 条才说清楚成立过程。对一些正文未记述的事项,往往也是部门职能范围之外有关国企国资的事项,记述就更具体一些。如 1992 年 6月 13 日,省企业评价中心评出四川 100 家最大规模和100 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有的大事记的记述可能就到此为止。《省国资志》则还列出规模最大、效益最 佳的前十家企业名单,增加了信息量,增强了资料性。1994 年6 月23 日省委书记约请理论界、企业界人士座谈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一条,也简要介绍了与会人士的主要观点。1997 年7 月4—6 日省第四次县属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一条,则介绍了县属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点、改革经验、下一步改革的总要求等, 共200 余字,是大事记中字数较多的一条。大事记各年年末,还带小结性地将一年综合性的重要数据、难以 纳入大事记具体条目而又具有年度特点的重大事项等 集中记述,给读者以年度基本印象。
《省国资志》出版,因主客观原因,数据的体系性不强,各市州内容、篇幅极不平衡,应有的重要图片阙 如,以及其他一些难以弥补的缺憾等等,都不容回避。
(作者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