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课程化研究

2020-09-10邓淦之

教学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课程化国学教育

邓淦之

摘要: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网络新媒体的时代,国学的媒体传播、“国学热”的掀起让国学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国学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国学教育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现代的国学教育发展还是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时间迁移,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师资力量薄弱、国学教材不统一、市场上国学班的“乱象等。要使国学成为基础学科,我们就要在认识到国学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到国学教育课程化以及研究如何将国学课程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国学教育;课程化;阜阳地区

一、国学教育研究背景

国学教育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基本载体,以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学教育要将国学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不断提高国学的地位,让国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培养综合型的现代人才

国学教育对于当代学生,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普及,更多的是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个人礼仪、道德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逻辑性思维的能力。

2.对于社会道德标准的重塑

近些年,社会上有很多不断刷新我们道德观和价值观底线的事情出现。国学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我国的社会重新塑造符合我国文化的道德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在国际间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文化入侵成为每个国家都难以忽视的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再多元化的文化中不断的汲取能量,同时也要保证本民族文化的纯粹性和主体性。在国外,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很多外国人开始研究中国的国学,在这方面,很多中国人对于国学的了解知之甚少,而是一味地崇拜外来文化。社会发展需要文明,文明需要多元化的与外界进行接触,而文化却始终需要保持原始性和独立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如果单纯的抵制外来文化以期望达到保护文化的独立性,不易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反之,如果不斷的加强国学教育,提高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度,才能够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国学教育课程化困境

为了满足社会对国学知识需要,国学教育机构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学习国学的重要途径。以阜阳市为例,近年来兴起了多所国学教育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小学附近,面向中小学生,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为目的。国学教育机构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国学教育机构因缺乏一套规范标准,仍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规范性不高。正是因为现如今并没有完备的国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国学教育机构存在的许多问题,推动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才显得尤为重要。

1.师资力量薄弱

国学是我国文化最灿烂的一颗明珠,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离不开国学的影响。但是由于国情,国学教育曾经被废止多年,导致国学地位下降,人们对国学的了解越来越少,国学教育滞后不前。如今“国学热”兴起,国学教育又进入大家的视线,师资力量的问题日益凸显。因为国学教育的需求增多,专业的国学教师的数量远远不够。同时,又因为国学教育的不成熟,从业者的国学知识素质良莠不齐,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都投入国学教育的行业,国学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又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佳,给国学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在阜阳市区中小学生大多是通过语文课和学校举办的国学活动获得部分国学知识,并没有专业的国学教师指导。

2.国学教材的选编

国学教育曾废止一段时间,目前仍未形成比较专业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也没有国学教育材料。我国的国学历史悠久,国学包含的内容丰富。有像《庄子》《韩非子》《墨子》等诸子百家著作,有《周易》《尚书》《礼记》《诗经》等儒学经典,还有《史记》等各种体裁历史著作。阜阳地区的部分中小学生依据老师的推荐运用课余时间阅读国学经典,导致国学知识储备各不相同,给国学教育带来教学难题。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是班主任,平时工作比较繁杂,有时布置学生阅读,阅读情况没有时间检查,导致这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对初中生的国学教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中小学需要统一的教科书,但如何编写一部统一的教科书,在目前还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国学教育课程化发展对策

1.提高国学课程比例,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国学教育的课程化改革,需要再课程比例上有所调整。为了保证学校、学生、家长对于国学课程的重视度,可以将国学课程纳入学校考试体系中,但是不能按照常规的考试方法把它们变成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国学教育应该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比如在学生成绩考核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国学科目进行选择,其考核成绩算入期末总成绩。

2.以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将国学融入活动

我国的国学教育科目种类很多,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开展国学教育,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可以考虑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为主; 对于年级较大的学生,就可以增加一些户外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这种多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人们普遍概念中的国学死板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种类繁多的国学课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

3.借舆论提高社会关注度,营造国学氛围

开展国学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课堂中,更多的还是需要在社会上行程国学的学习氛围。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消费娱乐的社会,大量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占据了人们的绝大多数业余时间,这两年开始有人将综艺节目和国学知识进行结合,如《汉字听写大会》 《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这种国学综艺节目的形式虽然在现在看来仍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节目播出的期间,所引发的话题,确实能够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学氛围,推动国学教育课程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克伟.当下中国社会“国学教育热”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侯立兵.国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改革[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6).

[3]王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

[4]朱玛骁骐.“国学班”的乱象及治理[J].智库时代,2019(02).

[5]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       422000

猜你喜欢

课程化国学教育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
校园文化“课程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探索
中小学主题班会异化现象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