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实践初探

2020-09-10施巧娟

教学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初中科学核心素养

施巧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一词深入到了教学生活中,各学科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式。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基于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天生具有易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学好初中科学,实验不可或缺,初中教师应当注意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活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初中科学课堂上微实验教学的内涵,接下來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几种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初中科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实验;核心素养

引言 科学是一门依托与实验的学科。没有实验,科学理论不可能得出,学生面对着抽象的理论也很难形成具体的认知和印象,无法活学活用。当今的初中科学课堂上,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无法在课堂上开展实验。微实验短小精悍,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弊病,如果教师能够主动思考,设计微实验,并积极主动地将微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那么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很好地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一举多得。教师需要明确微实验的特性,以核心素养为着眼点,改良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的含义和重要性

初中科学的核心素养,就是使学生拥有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接下来运用自己的知识,主动探索探究,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系列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拥有科学思维,更需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实验很好的回答了这一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实验也只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亦步亦趋,气氛枯燥无聊,学生提不起兴趣,也无法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逐年变快,“微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实验当然也可以变“微”。所谓微实验,是指以尽可能简便的材料,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的操作方法。微实验所需的材料简便,短小精悍,易于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而且妙趣横生,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微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着眼点,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借助各方途径,展开微实验活动。并在操作中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探索,在潜移默化中接收科学的思维,形成科学创新的意识。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的有效方法

1 利用多媒体,发散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微课所用时间短,条理清晰,直击重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微课还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经历或演示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微课和微实验结合,设置教学方法。

例如,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一节时,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用橡皮管将植株的一部分和玻璃管相连,并将玻璃管竖立在装有水和水银的玻璃缸中,观察不同条件下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这个实验效果显现较为缓慢,而且水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就可以提前录制好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录制视频时,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不同情形分别录制,如高温下,电风扇下,阴凉环境下,并且通过提问,在视频播放前促使学生思考。这样的方法将难以实际操作的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了不同条件下植物吸水度的区别,掌握了实验原理。而且教师可以将实验视频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后也能随时观看,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2 依托日常生活,加深理解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课程中,科学有着特别的属性。语文是学生的母语,学生自然会感到亲近;英语有着词组和语法结构,顺序清晰,然而初中科学由于课程的编排,知识点繁多,容易使学生摸不清头脑。在科学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科学课虽然有很多公理定义,但这些都是人们源于生活经验,借助严密的逻辑,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制定微实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结合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讲解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夏天吹风扇会感到凉爽,然而如果将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温度计的读数却不会有任何变化。为了探究其中的奥妙,设计微实验。这样的微实验使得学生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现象,并且展开了思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 结合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微实验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土洞展开探究,提升实践能力,增进科学精神。当然,学会的知识如果不经复习,会很快被忘记,教师就可以借由课后作业,促进学生课后展开科学学习,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机会。

例如:在讲述浙教版八年级《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请学生课后思考探究如何将吸盘更加稳固地固定在墙上。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学生需要积极开动思维,动手实践,充分巩固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微实验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方便学生学习,很好地改进了旧有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课堂上引入微实验,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用。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微实验也不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万金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主动探索,改进教学方式;而且在实际课堂上应用微实验时,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结合初中科学的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微实验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课堂中得以合理运用,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切实做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宇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长沙会场)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0-202.

[2]朱琴. 实验“解”疑惑 体验“真”过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现“学为中心”的路径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11-117.

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初级中学 322000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初中科学核心素养
微课不微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小科学实验
为革命搞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