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

2020-09-10陈翔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主体初中语文

陈翔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为指导帮助,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12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在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升主体参与意识

预习是保障学习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其效果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直观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设置预习目标,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和目的性预习,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做法可以是学生通过字典和工具书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进行查阅,了解字面意思并且能够准确流利的對课文进行朗读,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的解决部分问题,通过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开展了充分的预习,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效果也会明显增强,逐渐的树立课堂主人翁意识。

二、通过感情引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而选定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深度发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带动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景。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情感,通过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运用结合文章中所提示的内容构建一种学习情景,学生处于充满感情的学习氛围内,不仅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还会对后续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性,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被充分激发后,能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究,深入的对课文内容、作者以及相关知识点展开探索,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身的主体学习意识。轻松和谐具有丰富情感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对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运用,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和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时间加以科学掌控,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时间,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教师应当正确认知自身的引导地位,避免对学生产生过多的直接干预,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指责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敢于展现自身情感

语文学习主要的是阅读,学生只有在读出来以后才会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共鸣。换句话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过程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实际上,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如果教师能够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台,加上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一定会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朗读的不同风格。朗读不是照本宣科,它对语速、语调、声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要求,它能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走进作者的心灵里,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因材施教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爱好及特长有显著的差异,学生的领会能力,兴趣的侧重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产生共振、发生共鸣,首先要全面了解教育对象。一般来说,同是爱好语文的学生,其兴趣的落脚点也有会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小说,有的人喜欢散文;有的人喜欢诗歌,甚至有的人喜欢戏剧。从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既遵循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又是培养语文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在课堂讲述、自学、提问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前提问、课后辅导、作业及考核中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不是说帮助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不大感兴趣的就弃之不理,而是为了把学生局部的兴趣点,扩展到整个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最终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多的反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示自我,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分组科学性的掌握,不能以座位的远近座位分组标准,而是应当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既可以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形式丰富的竞赛,在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展现,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现代化素质教育要求与新课程改革指导,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全面优化,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最大限度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在和谐的师生交流环境下高效的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周信强.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己发挥学习的主体性[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5):153.

[2]张雄华.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3):21.

[3]张琪敏[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07):182-182.

作者单位: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初中语文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