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9-10徐凤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4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徐凤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以传授科学基础文化知识为主,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对化学科学探究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是教师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究,一些拙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探究素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教师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接受生物知识的冲击,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形成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借助科学探究的过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高中生物知识学习效果。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存在较多问题,要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对其中问题进行着重分析。主要问题如下:第一,课堂教学之中,当学生存在知识问题的时候,教师仅仅是简单的解释,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第二,教师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入手,课堂还是呈现教师为主体,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第三,生物教学之中,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缺乏良好关系创建,让学生面对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的时候没有浓厚的兴趣。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教和学的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进而更无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 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 立足教学内容,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教师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立足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中哪些能够开展探究式教学,思考如何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开展《基因突变》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探究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相应特点。然后利用教材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学生观察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的相应结构特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原因,进而深刻理解基因突变的含义,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基因突变现象。由此可见,在有效的确立科学探究内容之下,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培养。

2.2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科学探究思维培养

科学探究思维是学生对生物知识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也是学生探究过程的结果,目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造成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动手能力弱,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不相符,因此,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由于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动手过程中进行思维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得到开拓,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探究中不断提升理性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中,为了使學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经历,从而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确定学习任务:“细胞膜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具有怎样的结构”,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与质疑,学生在纷纷表达自己想法后,教师不能直接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对问题进行解决,并证明自己预设的答案,从而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好奇心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积极的参与实验,然后教师让学生体验制作细胞膜的方法,把大的任务分为几个小任务,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分析并总结,问题的答案自然水落石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2.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开展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在开展《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尝试用概念模型整理出生态系统的结构,然后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再结合教师讲解,能够使学生拥有清晰的知识框架。这种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领能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2.4 开展课外活动,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时,教师单纯进行课堂讲解是不够的,在准确把握高中生物知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让生物知识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运用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密切结合,这会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针对《有丝分裂》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利用橡皮泥捏出每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通过课外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橡皮泥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亲自动手操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高中生物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形成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过程并不只是发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探究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叶萍.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4.

[2]辛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2.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校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0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