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0-09-10冉学梅
冉学梅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对于低级的孩子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我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同的特点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古诗中的语言简短且优美,教师在朗读故事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古诗情境中。
例如,我在講解《古朗月行》一课时,就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朗读,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一下子就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那个月明星稀,月圆如盘的晚上。
教师出示月亮图:在晴朗的夜空,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月亮?学生答:圆圆的月亮。教师创设情境:你们不仅仅是看到了月亮,还应该看到了月亮里面有仙人,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又传说月中有个大蟾蜍。这个月亮啊被作者称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你看清楚了吗?
学生读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的形象和意境就读出感觉来了。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既明白了古诗要表达的含义,也体会了诗的意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
二、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最为活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加强诵读、品读从而达到对古诗词的识记。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加强理解,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我们所做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
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不仅达到理解,还可以促进背诵。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首先是要让他们的耳朵灵敏起来,最好的教材就是《声律启蒙》,教师不用花很多时间去讲平长仄短,高低升降等,因为讲了很多同学也不能理解,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让他们形成基本的朗读方法以及韵律感。
三、通过想象与还原,品味语言之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的认知是何等的单调,人类的艺术又该是怎样的一处荒原。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想象是一把能开启语文微妙的钥匙,这一点对古诗更是如此。
我国的古体诗大多有“精炼”这一特点。一字便蕴含着洋洋洒洒的情感,一字便锁住了淡淡的清愁,一个字的背面可能是花红柳绿宴浮桥,也可能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有可能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让学生通过想象,透过语言的形式去品味,还原以语言。这就是吕叔湘先生所提的“从语言中来,到语言中去”。这一来一去之间,孩子以想象为翼,以诵读为翅,便可探得一字的万千风流。
以王维的一首古诗《画》为例,其实这是一首谜语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因为本身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学生易于理解,首先,我们进行事物的还原,提问学生:诗中有哪些事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插图就能快速找出:山、水、花、鸟。接着让学生想象还原,还原诗中描写的画面:一幅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教师提问:再读一读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再让他们进行过程的还原: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在画上不管什么季节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学生读诗后就会顿悟:其实这是矛盾的一切,并发现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暗中设谜,这是一首谜语诗,写出了画的特点,谜底就是题目《画》。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就通过事物还原,想象还原,让学生领悟到了这首诗的特点,感受到了诗歌本身的语言美。
总之,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把握古诗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从而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沈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18.
[2]丁永红.农村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