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问题提出情景设置的重要性
2020-09-10邹娇
邹娇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渗透到应用题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教学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考试中占比比较高的题型,同时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应用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较好的理解阅读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答效率,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答题技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而问题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对思考习惯,为日后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深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完成教学目标。许多学生不愿意做应用题也是因为题目太长,一道应用题题干都要占四五行,对于一些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学生觉得解答应用题太麻烦,导致学生不想读,给孩子造成这道题很难的假象。
由于现在课本中的例子和练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学生让他们从应用题干中提取情境信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遇到比较复杂的应用题,一定要学会画图,数形结合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画图的形式使逻辑关系与数量关系一目了然,在解题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植树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引导学生在读懂题干的同时,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如小路的一边,每隔5米,两端要栽等关键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干需要你干什么?如果没有读懂这些关键词,这势必对解决问题造成阻碍。找到关键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画图来验证。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把问题画出来,这样可以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师生角色转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课堂中主要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在思想上没有交流,许多的教学问题都是教师提出,然后在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不会自己思考,而且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因此,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兴趣的话题自主的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同样是例1的植树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当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词找到后,可以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发现棵树=间隔数+1。这样上课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开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活跃到课堂中,感受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没有那么拘束,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化应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化能力
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必备素养,新课标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靠讲授如何解答应用题,却没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当学生再次遇到应用题时学生只是想到运用哪种计算方法,而不会联系到实际的应用,这就违背了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目前教材中也加强了应用题和生活应用的联系。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运算定律”教学中,通过李叔叔骑车去旅行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去解决应用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问题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的能力,结合数形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官凤.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巧妙融入[J].教育界,2019,000(009):82-83.
[2]郭晓东.重视应用问题教学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4):188-189.
[3]温庆忠.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4: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