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微课与职校“学前卫生学”教学的结合

2020-09-10陈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关键词:职校微课应用

陈明

摘要:“学前卫生学”作为培养幼师保育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对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及课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此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可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职校;微课;应用

1 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初见于美国提出的1分钟课程,[1]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并在教学中应用。在国内,最先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的。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在教学课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简短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另外还可以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情景模拟、教学考核、学生练习、教学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其特点为:教学内容短小精练、教学目标鲜明、知识点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等优势。

2 “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现状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7岁)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2]目前,职校“学前卫生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理解剖学、卫生学等医学学科的实验和研究成果。而职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他们普遍对理工科相关抽象的内容缺乏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较低。[3]

2.2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PPT、边讲解边提问等形式,而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比较熟悉,缺乏新鲜感,因此,无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专业教师少,教学资源欠缺

有些职校高专院校没有专业讲授“学前卫生学”的教师,很多教师没有医学知识和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案例,致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职校高专科研、教学经费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下,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2.4 没有真正树立保教一体观

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都流露出畏学情绪,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没有保教一体的观念,简单的认为学了这门课,将来就要为幼儿擦屁股、擦鼻涕。

2.5 实训实操环节少,无法学以致用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相关疾病的护理和急救方法的理论,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素养和能力保障。然而,学生下园实践的机会却比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无法胜任。

2.6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制力

职校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弱等现象,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3 微课在职校“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微课平台的建立

建立微课平台,需要学校提供相应技术指导、硬件设施等多重保障。除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课视频,还可以增加配套资料、情景模拟、学习反馈、教学考核、交流互动、教师评价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体化服务环境。微课平台的建立,不仅能为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积极讨论提供机会,也能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微课平台建立后,课程组教老师们,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上传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

3.2 课前预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时,尚未到幼儿园进行实践,单纯让学生对照教材进行预习,容易因为内容的抽象难以掌握而毫无兴趣,因此预习效果较差。此时,老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录成视频,并配有简单讲解,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官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 微課内容与教学

微课呈现时间约为10分钟,虽然短小,但却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使得系统化、简单化、清晰化,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使课堂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问答疑或者实际操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的录制不能只是简单将要讲授的内容放进视频,而是先进行教学设计,选取适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忌内容多而杂。例如:在讲授幼儿一日生活照料时,可以将入园、晨检、早操、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穿衣、喝水、离园等每一个环节分别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

3.4 课后强化与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少有学生会自主强化练习。加上,学校实训教室容纳人数有限,或者仅在课时对学生开放,小部分有课后强化练习意愿的学生由于实训设备和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放弃。长此以往,导致大部分学生将所学知识退还给老师。尤其在幼儿急救的这个部分表现尤为明显。授课教师通过将每个实训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课后随时观看微课视频强化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在微课教学后,要求学生在微课教学平台上撰写反思,交流学习收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微课平台,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及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总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把微课引入职校“学前卫生学”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相整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微课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但不能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完全取代,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丽红,程珊.谈谈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前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6):108-109.

[2] 麦少美,高秀欣.学前卫生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0.

[3]龙明慧.“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教学探索——基于新规划刚要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报,2011(13):189-193.

猜你喜欢

职校微课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