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流动背景下的风险决策优化研究

2020-09-10伍淑马国庆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伍淑 马国庆

摘要:高速的人口大流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发酵的“温床”,给危机治理和风险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优化风险决策是关键。本文从决策方法、决策体制机制和决策环境等方面出发剖析了目前风险决策机制面临的困境,并从大流动背景出发,探索性地提出了有利于地方政府优化风险决策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流动;危机治理;决策机制

1.大流动背景下的危机治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决策机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次疫情爆发于整个中国人口流动大、流动速度快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是春运这一社会流动涉及面最广的关键时刻,一个地方的流动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流动。另一方面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寒假返程。作为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是这次疫情的爆发地。这样的大流动给此次危机治理增加了难度。

而作为危机治理的核心,风险决策的作用至关重要。决策机制的好坏不仅關系到整个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更是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省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大流动的背景带来的时间紧迫、环境模糊、资源稀缺等困境,致使危机治理中的决策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风险决策作出指示,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又再次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根据党和中央决策部署,通过此次疫情治理,进一步推进风险决策科学化、依法审慎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等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决策面临的困境分析

2.1决策方法和技术亟待更新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决策方法逐渐暴露出其弊端,传统的基于预案、基于案例的决策方法缺乏灵活性,而基于专家咨询的决策方法又在计算量大,流动性强等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在资源高度整合、社会大流动背景下,现有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各种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需要。

2.2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缺乏监督机制,决策执行效率不高,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社区是参与危机治理的基础环节,也是主战场。但是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疫情治理为例,一方面存在危机应对举措迟缓现象,同一个地市,有些地方早已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积极应对,封村封路,禁止随意出入,但是有些地方小区管理松懈,直到疫情临近才开始紧急封闭小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存在疫情防控过度,社区、小区疫情治理“一刀切”等现象,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

2.3公众风险治理主体意识不足

根据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各部分相互依存的完整系统。此次疫情是一场关乎全民的战争,人民是这次疫情治理的主体。疫情爆发之后,一方面是众多医护人员奋不顾身选择逆行,赶赴前线;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不顾个人和社会安危,参加聚集性活动。暴露出公众的主体意识不足,尤其是农村,疫情爆发初期聚众娱乐时有发生,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外出旅游的现象就已经屡见不鲜,给他人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源于群众个体在疫情治理过程中主人翁意识不强,在个体安全与国家群体安全之间的关系权衡不到位。

3.进一步优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决策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是对危机治理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国家治理的一次大考。优化风险治理决策机制,不仅是危机治理的必要举措,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修课。

3.1增强危机敏锐度,提升决策主体风险决策水平

优秀的决策者为疫情阻击战和发展保卫战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和有力执行力。因此,要普遍提高决策者危机意识和风险治理能力,首先要求决策者对危机要有敏锐度,善于从往期经验教训中寻求突破,多做总结,提前决策、尽早评判;其次,决策者要具备相应的危机决策能力,既包括专业背景,掌握相关应急处理知识,更要有实事求是,忠诚担当的态度和决心,从而做出更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更为科学和专业的判断。最后,要加强决策主体人才培养,借助各级党校平台、专业技能培训平台等对领导干部、指挥部门的决策技能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应对危机治理的决策水平和能力。

3.2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创新决策方法和技术

决策方法保障决策的快速有效和科学性。科学规范有效的决策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创新引领,信息化时代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因此,在总结前期传统决策方法和技术的同时,要创新性的结合大数据,坚持规划与调度相结合,将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人才集中到应急管理决策系统中来,为决策方案制定的快速合理、科学有效、智能化、低风险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鼓励各领域各行业应急管理决策前沿问题的研究,实时更新前沿技术,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3.3依托社区,优化完善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为各项决策的执行保驾护航。首先,加强和监督决策部署在社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强调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挥好社区基层组织的阻击作用,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建立健全社区落实各级疫情决策部署的报告、反馈、跟踪制度,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将落实情况置于媒体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确保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其次,健全党员力量参与危机治理机制,加强前期基层组织建设,随时为危机应对做准备。县域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的主战场,要发挥好基层党员参与基层危机治理的带头作用。建立以主要领导统筹带队、基层干部为主,全体党员参与的基层治理联动机制,将区县级党政机构、企事业党员干部与城市社区关联起来,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力量参与到危机治理过程中。最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物资保障制度等基础性、保障性决策机制,确保决策部署在危机应对过程中能有序推进。

3.4升级专家咨询系统,健全决策体制

决策系统的完善使决策措施更为专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2日调研清华大学医学院时强调,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是我们防范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大事。因此,为升级专家咨询系统,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专家知识库,依托应急调度系统,将应急管理决策系统与各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高校各相关领域在应急处置中的积极作用。并在前期基础上继续完善应急案例库,将应急预案、应建案例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纳入库中,并及时更新。同时,赋予专家咨询系统和平台一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能第一时间将专业意见纳入到决策系统中去。

3.5加强爱国卫生教育,优化决策环境

决策环境的优化为风险治理作长远规划。决策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针对内部环境要继续优化决策结构,尤其是建立平战转换紧急集结的应急调度系统,通过训练、演习等方式不断完善决策预案、决策方案。优化外部环境关键要加强爱国卫生教育宣传,这次疫情治理是一场全民战役,在网格化的社会里,随着社会大流动的进行,病毒的快速传播,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成为了治理网格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需要每个人都以身作则,提高自我防控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加大在人居环境、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力度,改善饮食习惯、做好社会心理健康的引导和疏导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自身行动为危机治理、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喆 王世昌.应急行动方案决策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5).

[2]李保林 周呈思.湖北: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各级指挥部调度决策能力[J].湖北日报,2020,02.

[3]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R].2020.

[4]黄飚:县域如何打赢疫情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EB/OL].浙大社会治理,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