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0-09-10聂裕鹏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沙市长沙服务业

聂裕鹏

1.长沙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态势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我市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重点,在全市各级部门的努力下,突出长沙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规划的引领作用,以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为导向,以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四更长沙”,建设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为目标,我市的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能级上升显著。

一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19年度全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增量明显提速度。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加速。全市2019年电子商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其次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第三旅游业向全域旅游发展。长沙市作为我省旅游业大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声誉日隆。四是夜间经济迅猛发展。长沙市夜间经济近年来在国内的影响力大增,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长沙市夜间经济在全国来说可以排到前三。

三是发展贡献不断提高。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19年服务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约60%,超越一产和二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财税收入看,我市服务已经成为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从吸引就业看,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就业的重要渠道,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巨大。

四是从对制造业的支撑来看见,我市生产性服务性得以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有效的支撑了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体比重快速提升。

五是从对品质长沙、宜居长沙、幸福长沙建设的支持力度看,消费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的品质大大提升。近年来,生活在长沙的居民生活便利度、生活品质、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长沙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和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体量较小、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产业发展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服务业知名品牌企业较少,产业集聚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为确保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决策,切实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确保到2020年,长沙市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5%以上,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50%以上,为长沙建设成为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促进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两条腿”走路

3.1.1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我市是国内制造业(工业)大市,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国际的重要生产基地。但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不足,存在、明显的短板,需尽快加以加齐。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的服务外包、创新创意等领域延伸,可以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增强我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市制造业在产业链的地位。

3.1.2改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围绕建设“品质长沙、宜居长沙、幸福长沙”的目标,遵守“以人为本、服务共享”的原则,通过大力发展以满足我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产业、旅游产业,努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我市居民对生活性服务的普遍关注和期待,推动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持化、便利化、舒心化方向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1.3打造现代服务业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具体的做法一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品牌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品牌示范园的建设发挥辐射、聚集优势,推动服务业品牌的建设。二是引导服务业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创建服务业品牌,对品牌建设突出单位要给予重奖和政策优惠。三是鼓励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参与服务业各类标准的制定,以掌握标准的话语权。四是注意挖掘长沙本市的优势,通过创新,打造一批具体长沙特色的服务业品牌。

3.2培育和打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6大新兴主导产业

3.2.1加快发展現代金融业。大力发展金融租赁、金融控股、消费金融业务,组建股权交易中心和期货交易中心。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新业态,如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争取获得国家投贷联动试点资格。健全金、企、政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培育金融市场,推动长沙市碳金融交易、信贷产品买卖、地方股权交易。积极建立金融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金融安全,优化金融生态;推进现代金融业重点项目建设。

3.2.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长沙,培育壮大本土物流市场主体,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物流业集聚发展,建设立体化物流网络,推动公路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全国性铁路货运枢纽,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构建以霞凝港、黄花国际机场为依托,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

3.2.3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依托芯城科技园、中电软件园、麓谷信息港等载体,引进一批知名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鼓励移动互联网行业湘籍精英回长沙创业,规划建设“家湘园”,大力发展移动生活产业集群、移动游戏产业集群、移动金融产业集群、移动电商产业集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光纤到户工程、4G网络建设工程、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宽带乡村建设工程,申报建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

3.2.4加快发展会展产业。积极抓好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运营,组织好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引进一批国际高端展会落户长沙,积极发展“网上会展”和会展电子商务,推动长沙会展经济做大规模、扩大影响。

3.2.5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电商平台和网商,培育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引进大型电商平台企业,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集交易、结算、信息、物流和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平台。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

3.2.6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数字内容业、文博会展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为依托,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龙头、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骨干、各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的发展格局。

3.3突出四大工作抓手

3.3.1抓项目带动。严格落实长沙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每年推进100个以上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建设任务取得实效,要来严格考核,压实责任。二是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储备,要按照“边建设、边竣工、边谋划”原则,确保我市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竣工一批、谋划一批,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实现滚动持续发展,夯实发展后劲。三是紧盯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充分发挥我市招商平台的功能,强化国内外招商,运用市场化、全球化、全产业链发展思维,吸引现代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落户长沙。四是实施一批示范性、样板性的重大建设项目,扶持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五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土地、财税、规划、环评、人才等审批手续,开通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对重大项目实施代办和专员负责制,协助重大项目建设。

3.3.2抓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引导服务业加快技术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步伐,让“好服务”有“好市场”,更有“好价钱。一是培育一批新业态。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产业,实现资源融合、供需对接、协同对接,加速产业重构,形成一批新业态,如定制生产、新零售、远程医疗、工业旅游、在线教育等。二是发展一批新模式。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模式创新,在服务业领域大力开展众筹、众创、众扶、共享、分享,形成一批新诸如股权众筹、实物众筹、分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三是建设一批新平台,如建设一批新的招商平台,实施招商创新;加快服务业第三方平台和公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高端化;加快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推进创新步伐;建设一批新的智库,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3.3.3抓集聚发展。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末和“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集成、业态丰富、产业配套、资源集聚、空间相对集中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并充分发挥示范集聚区示范引领功能,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集聚区要高起点、高定位规划,符合国家、省和市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土地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和地方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当前,要抓紧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滨江现代金融商务区、洋湖总部经验区、梅溪湖国际功能区、金星路先进服务业国际街区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确保相关项目取得实效。

3.3.4抓要素保障。一是強化组织保障。要建立健全市、区县、园区现代服务业及十大重点产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统筹协商作用。定期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联席会议,讨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发挥市级和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风险财政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服务业信贷产品。三是强化用地保障。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建立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目录,及时发布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的需求信息,切实落实“长沙人才22条”,将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纳入省内芙蓉人才计划,同时为顶尖人才的引进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一事一议”。

3.4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

3.4.1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放社会资本进入政公用等行业竞争性业务。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并落实现代服务业产业扶持政策,如用地、信贷、税费优惠、奖励等政策。通过实施上述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2推进改革试点示范工作。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归纳本地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和复制。同时也要学习借鉴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加以本地化,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重点推进长沙市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创建工作,推动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继续推进长沙国家养老服务业试点改革工作,推动黄花综合保税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等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融入全球物流链、价值链、产业链。

3.4.3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健全日常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解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智库,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增加现代服务发展在全市各区县综合评比中的比重。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宣专,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展示全市现代服务发展的动态和成就,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2019-2020年度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咨询报告》(2019csskjdkt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长沙市长沙服务业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简述长沙市三种不同边坡支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