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2020-09-10鞠晓斌

高考·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新课标

鞠晓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突出了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學工程中,需要对物理学科存在的理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出其中德育内涵。为此本文将对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途径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德育教育;实施途径

前言:现阶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其中情感教育价值观就是一项主要的教育,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因此,全面、深度挖掘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德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育人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同时也为物理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下面将介绍几种教学途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素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教学课堂内容,讲述一些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以及重大成就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延伸我国的科学发展历史,古代有“四大发明”等技术,此时教师需要添加激动人心的话术,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来讲现代我过科技技术发展事业和伟大成果素材较多,比如钱学森教授具有“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称号,这就样一位伟人不屑他国的优厚待遇,不顾阻碍,毅然而然的回到了当时并不富裕的祖国,自始至终留在祖国为我国的航天、导弹、火箭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例如在学习《天体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延伸我国的航天领域发展状况以及“神舟飞船”的相关事迹,这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激动视频以及现阶段国家航空事业发展的数据统计图,依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从而督促学生学习科学的愿望,正确树立学生为国贡献力量的观念。

二、培养学生科学辨证理念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其原理具有一定的辨证唯物主义理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理论形成的原理进行展开表述,进而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辨证的思想。比如能量守恒定律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世界万物的多元化、统一性等,这也是辨证思想的具体表现。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列举相关生活实际事例,如我们使用筷子吃饭就是应用摩擦力的原理,然而也是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使我们在平面移动物体时比较吃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明确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以此来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理念看待事物、处理事物。

三、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时,教师需要渗透科学家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鉴定的信念,甚至部分科学家为了坚持自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模范、榜样”带来的影响是无穷尽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名人具有一定带动力量,科学家的事迹很容易震撼学生的心灵,优秀的榜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

例如,在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教师可以延伸一些名人事迹进行教学,如哥白尼、法拉第等。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清楚认知到这些名人背后的艰辛,以此促进学生反思、体会其中的辛酸,从而提高学生不畏艰难的思想以及坚持真理的观念。而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平台,为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上必然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要求学生对待实验态度端正,不可以马虎、草率的对实验下定论,必须要根据实验实际现象进行记录,并对此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切不可更改实验结果即使是错误的结果。这样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处世态度。

四、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多的实验素材可供研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原理进行探索式实验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可以有效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索科技的场景中,引起学生的猜想。鼓励学生积极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科学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由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亲身感受促使学生在实验就得到启发,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时,教室可以针对牛顿在地上有苹果掉地上引发的定论进行探讨,首先教师可以提出质疑“为什么一个苹果掉地上就会引发牛顿的思考呢?为什么就引出万有引力的定律呢?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定律呢?”以此激发学神的探究知识欲望。接下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安排三个同学进行现场实验,实验内容是三个学生扔纸团,第一名学生直接垂直地面向下扔,第二名学生平行地面抛出去,第三名学生向上扔,其他最后观察纸团的去向,不难发现纸团最终都回到了地面上。由此可知牛顿的定律并不是随意想到的,是具有科学性,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一下牛顿发现定理的场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动手实验的精神。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同时实现教书育人两方面的工作,在恰当时机融入德育教育,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素养、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价值充分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唐雪松.基于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J].名师在线.2017(10):26-27

[2]孟吉言.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51

[3]徐国珩,孙登照.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5(30):179-180

[4]王平锁.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5(08):96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