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参与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探索

2020-09-10徐远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教学探索基础知识

徐远华

摘 要: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学生参与,从学生参与的视角出发,强调学生如何形成带入感、参与感与合作感,可以让他们更顺畅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使其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参与;基础知识;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9-0023-02

从现今的数学学科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均受到应试教育所影响,在头脑中产生将巩固基础知识的时间用于增加习题训练量的思维,所以在进行概念等基础内容的教学时,往往习惯于直接讲解、简单分析,在此之后便很快进入到练习环节.此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法清晰认知数学基础知识,在遇到新型数学问题时便有无所措手足之感.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如何保证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从学生参与的视角出发,强调学生如何形成带入感、参与感与合作感,可以让让学生更顺畅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使其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以带入感接近基础知识

生动的带入感可以让高中生接近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学效果的优劣和课堂是否具有带入感有较大关联,如果课堂具有生动有趣的带入刺激功能,那么会让学生在充满求知欲的心理情绪下听完一整节课.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发挥出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势,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有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对于传统的书面文字知识的接受度比不上对声音及图象知识的接受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用声音及图象形式重新传达出来,便于学生产生知识的带入感.比如在高中阶段,函数知识是一项重点内容,其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此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把指数函数图象以及三角函数图象等变化过程,投射于多媒体屏幕之上,要求学生以主动参与的心理对函数图象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同时回答相应的问题:“同学们,大家看到这个函数是如何变化的吗?”“我们需要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表述它?”“大家是否了解这个函数变化的专业术语呢?”在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使自己更快带入到課堂情境之中,从好奇心理变为研究心理,从而有效理解周期、指数增长等相关的知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可以证明,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成知识情境带入心理,是基础知识传达的有效手段.

二、以参与感发展认知水平

如前所述,对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存在实际教学时直接给出概念、定理,不给学生思考和参与机会的问题.笔者不太认可这样的做法,认为这种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会有损于学生参与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探索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形成情境带入感之后,主动参与到基础知识的推导和演变过程中去,才能够让学生在历经概念、定理的产生和逻辑发展思维之后,更加透彻地感受基础知识的作用,给接下来的习题训练及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师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深度参与状态,自身所做的一切教学努力才有使学生积极呼应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方可同时起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的作用.举例来讲,当接触到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示内容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完两个向量垂直坐标表示知识后,无法清晰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为了使这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教师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推导,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索中来.例如要求学生面对向量共线问题时,明确由a=λb,得到x1=λx2,y1=λy2,将λ消掉以后,便可以使之转化为x1x2=y1y2,通过思路的梳理,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思维不够清晰的问题.总之,当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索中来时,即使不进行刻意的记忆,同样可以对知识内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并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地应用这些内容.

三、从合作中体验知识应用

学生参与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彼此协作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这一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教学模式来说,其创造性与时效性都颇引人注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好的协作交流意识,让其在数学课堂上在协作中体验基础知识应用的乐趣.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申明基础知识的合作体验价值,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概念、定理等对于具体问题的指导作用,从而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基础知识,并借此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发展.例如当接触到椭圆和标准方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视情况需要把学生划分为两人一个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两枚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并准备一条长于图钉间距的细绳,让细绳两端固定于图钉位置,接下来由一名同学固定图板,另一名同学在绳子中间套上铅笔并拉紧,完成在图板上的移动动作.当学生完成合作体验任务时,教师向其提出与基础知识直接相关的问题:问题一,我们绘制出这个图形的轨迹像什么?问题二:怎么样用自己的语言对使动点得到满足的条件进行描述?问题结合实际协作操作,学生可以很快归纳出接近于准确的椭圆概念,同时因为亲身体验到椭圆的产生过程,也更容易在心理上接受与椭圆相关的核心问题,本次课堂教学基础内容的理解、理解之后的习题训练都将顺利得多.

学生参与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主义功能,这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平时教学中致力于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方式,以便早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提供必要的帮助.事实证明,如果从带入感培养到参与感构建,再到体验感达成整个过程能够流畅自然地实现,学生将会更加轻松地面对基础知识内容,以及以基础知识所支撑起的各种类型习题,最终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

[J].上海教育,2011(07):16.

[2]任淑萍,李全林.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方法论研究[J],考试周刊,2018(51):43-45.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教学探索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探析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