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2020-09-10于美娟
于美娟
摘 要:高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分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教师要懂得优化分组,才能完成既定目标.限时讲授给学生合作提供了时间保障,此间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关键词:分组优化;限时讲授;踊跃展示;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9-0014-02
以生为本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教师要把控好合作课堂秩序,提升合作学习效率.结合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积极踊跃展示学习成果,突破应试教育屏障,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合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要全方位调控课堂教学环节,特别是在讲授环节要做好限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空间,激活学生数学探究欲,增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一、重视学生分组优化,确保整体目标达成
在合作教学中,分组是常用手段.但在数学课堂,一些教师未能领悟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得分组划分不科学、不合理.如简单的前后左右同桌进行分组,班级小组进行分组等.未能考虑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男女生性别比例的优化,导致整体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分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做好分组成员间的协调关系,要结合学生数学水平,数学能力实际,强调学生间的互补、互助.
突出强、中、差混合分组,借助于小组合作,来形成良好的帮带效应.在小组内讨论环节,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道理,学会借鉴他人观点,来弥补自身学习不足.
要设置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各成员分工,组长要有责任感,要具有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在促进组内学生交流、合作中,照顾基础差的学生,促进组内学生共同提升.小组内各成员要明确分工,围绕话题探究时,要设定规范,明确职责,每个学生的发言,要有专人记录要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各自学习优势.分组明确后,要建立分组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意的讨论,而是要确立讨论话题,明确学习任务,由组长来划分讨论重点,完成合作学习目标.如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围绕各自分组确立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问题讨论,要对问题展开探究、总结.如任意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吗?斜率相同的两条直线,倾斜角相等吗?倾斜角相等的两条直线,斜率相等吗?藉由这些问题,让各组学生展开问题探究,记录讨论内容,找出并纠正探究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深刻理解倾斜角和斜率问题.
二、限时讲授知识点,调控合作学习环节
每一节新授课堂,教师要善于调控各学习环节的良好过渡.合作教学,要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学生团队精神,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知识共享,提高教学成效.在每节课堂环节优化上,知识点讲授环节要减少课时,避免后续合作学时不足.特别是对于新授知识点,教师要进行合理限时.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确立本节教学主题内容,引领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独立思考.如在学习椭圆知识,先引出椭圆概念,接着阐述椭圆的焦点、以及椭圆方程的基本式.这一环节,尽量减少过多的讲授时间.然后,围绕椭圆方程,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探究数学问题.如椭圆x24+y29=1中,F1、F2为焦点,椭圆上某点A,当∠AF1F2为锐角时,则动点A的横坐标、纵坐标是多少?在合作学习环节,围绕所设问题,引领各组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在合作教学模式上,学生为知识探索的主体,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合理选择探究点,灵活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学习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并随时调控合作学习环节,着实提升合作探究效率.如在探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时,先利用多媒体,对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式进行展示.如高速限速标识、道路限高标识,商场打折信息.结合这些信息,鼓励学生运用不等式来表述.也可以结合学生分组,展开不等式概念的探究,了解不等式有哪些特点,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接着,求解不等式,也可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如某例3<2x-3<5,针对该不等式,各组探究不同的解法.某组学生:将不等式转换为不等式组,原式转化为3<2x-3且2x-3<5,通过求解,得出不等式的解为3<x<4或-1<x<0.另一组学生,利用绝对值求解思路,对原式进行求解,当2x-3<0时,原式转化为3<-2x+3<5,求得-1<x<0;当2x-3≥0,原式转化为3<2x-3<5,求得3<x<4.两种不同的求解思路,在合作探究中进行充分的展示,学生能够从各组求解方法上,对照思考,加深理解,增强合作学习成效.
三、激活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踊跃展示
对于高中数学问题的探究,要真正激活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踊跃展示,深化学习交流,共享数学经验.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要随时关注教学秩序,融入启发和引导,增进合作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对于几何图形的定义的理解,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可以引入合作展示方式,让学生从中交换学习意见,掌握立体几何求解方法.如引入教学道具,观察常见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针对几何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进行推导展示,针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正确探究方向,以鼓励和肯定来强化学生积极性.在探析“概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概率的随机性,我们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投掷硬币”,猜测正反面.各组学生进行分工,有组长、有记录、有参与投掷者,对各组投掷结果进行统计,巩固学生对概率的正确理解.在合作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手实践,讨论概率出现的可能性,判断随机性.如引入双色球彩票中奖活动,对于彩票规则,六个红球与一个红球全中为一等奖;但红球由01~33随机选取,篮球有01~16随机选择.有彩民认为,只要将所有的号码组合都买全,就一定能中大奖.彩民这种想法,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概率知识,来检验彩民的想法是否可行.由此,以生活化问题来探究数学,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总之,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并非完全放手,而是要结合合作环节,减少讲授知识的时间,预留更多学生合作、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大胆交流.合作教学的推进,教师要调控好各环节.在分组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优化分组成员构成,避免草率分组,影响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加强激励,如引入分组竞赛,贴近学生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在展示中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冯庆涛.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合理化研究[J].学周刊,2019(8):59.
[2]陈鸿儒.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7):30-32.
[3]石軍.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刍议[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69-70.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