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2020-09-10刘东瑜易榕陶玉林
刘东瑜 易榕 陶玉林
【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护理采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抽取60例普外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具有护士资格证、工作资历超过2年,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此外,还需要抽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88名患者为护理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SBAR沟通模式,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护理质量、MASR、护患沟通能力、诊断病情、治疗、风险评估以及护理重点评分。结果: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94.32±1.44分、 NASR78.22±1.33分、护患沟通能力169.03±1.26分,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常规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83.25±1.12分、 NASR70.31±1.41分、护患沟通能力160.09±1.03分,观察组护理人员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患沟通效率,从而在实际护理中对患者风险进行评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普外科;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引 言
沟通在患者治疗、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对普外科护理采用SBAR沟通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需要抽取60例普外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此外,还需要抽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88名患者为护理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常规沟通模式,护理人员年龄≥23岁,≤43岁,平均年龄(30.25±2.14)岁,患者年龄≥18岁,≤74岁,平均年龄(43.25±4.22)岁,患者男女比例(28:16)例;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SBAR沟通模式,护理人员年龄≥24岁,≤44岁,平均年龄(31.25±3.28)岁,患者年龄≥19岁,≤72岁,平均年龄(44.36±3.28)岁,患者男女比例(27:18)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度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常规沟通模式,具体包括指导患者用药、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n=30例)对患者(44例)采取SBAR沟通模式,(1)建立普外科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的建立需要依据科室护理特点、护理标准、交接班要求等。而SBAR标准化交接班的内容为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切口状态、疼痛评分以及重点护理内容等,该标准化交接班所涉及的人员为患者、主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1]。(2)开展SBAR培训,需要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培训形式为理论知识讲解、情景模拟以及典型案例学习等。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建立中来,从而更好学习该种沟通模式的要点[2]。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观察指标为护理质量、MASR、护患沟通能力、诊断病情、治疗、风险评估以及护理重点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观察指标以及一般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重点数据,需要将其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较多可借助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本次研究例数,护理质量、MASR、护患沟通能力、诊断病情、治疗、风险评估以及护理重点评分使用(分)來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度高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94.32±1.44分、 NASR78.22±1.33分、护患沟通能力169.03±1.26分,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常规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83.25±1.12分、 NASR70.31±1.41分、护患沟通能力160.09±1.03分,观察组护理人员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
如表二所示,观察组护理人员诊断病情、治疗、风险评估以及护理重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差异显(P<0.05)。
3 讨论
普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治患者疾病种类多样,具体包括消化类疾病、泌尿类疾病、外伤以及骨科类疾病。因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在普外科护理中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护理经验等具有密切关系。不过,在实际外科护理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与护患沟通不足、责任意识差、排班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在普外科护理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具体为S(现状)、B(背景)、A(评估)、R(建议),在实际护理中运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沟通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普外科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 NASR、护患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普外科护理人员,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主要因为该种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常规护理模式陈述问题过于表面化,交接班内容不够详细。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内容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彩红,李小红,吴红霞,李沛沛.SBAR沟通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02):73.
[2]郭美英,王莎,黄辉,张小红,肖涛.基于SBAR沟通模式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3):42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