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9-10崔坤
崔坤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7例精神科口服用药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共34例患者,接受用药护理干预,一般组共33例患者,接受用药常规护理,护理周期均为2周。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总体健康状况。结果:干预组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一般组低(5.88% VS 21.21%;P<0.05),护理后的SF-36评分较一般组高(69.91±3.98分VS 64.22±3.78分;P<0.05)。结论:对精神科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对患者总体健康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口服用药;护理干预;用药不良事件;总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精神科患者为医院内较特殊的一个患者群体,受疾病的影响在治疗期间较易发生危险事件。近年来开展的调查研究发现,用药不良事件在醫院精神科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屡见不鲜,轻则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重则可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有必要加强干预。本研究主要评价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67例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一般组(n=33)和干预组(n=34)。一般组的男女比例为14:19,年龄19~68(45.30±3.15)岁,病程2~25(10.19±2.73)年。干预组的男女比例为13:21,年龄21~65(45.22±3.18)岁,病程3~23(10.29±2.68)年。对两组上述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不明显(P>0.05),研究家属事先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一般组:予以用药常规护理,即用药指导和监督。
干预组:予以用药护理干预,具体过程为:(1)用药前干预: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详细资料,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病史、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用药护理干预计划。(2)认知及心理干预:用药前,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在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保持态度和蔼可亲,用语恰当,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适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纠正患者的错误想法,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3)用药行为干预:日常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发放药物后,严密监测患者用药行为,包括患者有无不及时服用药物的情况、有无漏服药物的情况以及用药后的状态。学习患者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知晓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4)家属干预:嘱咐陪护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行为,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在治疗期间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3评价指标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总体健康状况。
用药不良事件包括用漏服药物、错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
总体健康状况应用总体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该表中的36个条目共从心理职能、生理职能、社会职能等8个维度评价个体的总体健康状况,总分100分,评分的由高至低反映个体总体健康状况的由好至差。
1.4数据分析
应用SPSS 21.0进行,分别以x2和t检验计数、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P<0.05为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检验值标准。
2 结果
2.1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对比
见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该指标更低。
2.2护理前、后的总体健康状况组间对比
见表2,干预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护理前的该评分与一般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口服药物为我国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案,长期观察发现,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多能获得良好疗效,但治疗依从性差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多种用药不良事件,甚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2-3]。为保障精神科口服用药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我院精神科一直在进行护理实践。
护理干预是现阶段临床上较受护理人员和广大患者信赖的一种护理模式,但查阅资料发现尚无较多关于该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患者用药安全护理中的研究报道[4]。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评价该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该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本研究中,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过程可以概括为根据患者存在的以及潜在的用药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目标为及时、有效消除用药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用药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继而能够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为适用于精神科口服用药患者的护理模式,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总体健康恢复,值得各大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龙丽芬,杨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163-165.
[2]李永.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社会技能的影响研究[J].系统医学,2019,4(22):181-184.
[3]陈刚.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18,1(9):58.
[4]徐世玲,高扬,费惠慧.细致化药物使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 及精神症状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9,25(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