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研究
2020-09-10陈融融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首先阐述了师范生师德发展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的维度、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策略、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最后提出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它是每一名教师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师范院校是教师培训的基地,而师德培养又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师德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并对学生产生影响。不断加强师范生的道德意识教育是由学校道德教育现状和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共同决定的。本文将对师范生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从而为改进师范生师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
一、师范生师德发展的概念
关于师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总括起来,师德包括基本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两方面,基本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要为人师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综合素养包括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定期“充电”等。师德建设是指各学校和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具有以身作则的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的师德方向,不断加强自身道德观念的建设,提升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
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的维度
(一)知性维度
道德认知指教师对哲学本身的认识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进行内化。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知识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价值和信念教育三个部分,其中道德知识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属于知性的范畴,因此,在师德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知性作为师德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理性维度
它要求教师对道德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建立自己的道德理解,对各种道德冲突能进行理性分析并合理判断,最终做出具有德性的道德选择。教师实施道德行为的前提是自由,但此种自由受到政治力量、教育教学规律、普遍性规律的限制,教师不能脱离普遍的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约束。
(三)神性维度
教师作为一个具体存在的人,主要有三种存在状态,即物质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精神性的人。教师作为物质性的人有跟常人相同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传统的师德片面强调了教师的牺牲和奉献,忽视了教师作为基本的物质性的人的基本特点。教师作为社会性的人需要在社会群体中寻找归属感,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体会人的价值。
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实践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关注程度,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关怀度,教师自我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薪资水平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品德的构建,影响师范生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工作。
(二)教育环境
师范生也是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目前对师范生进行的师德教育主要是被动教育,学生在接受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并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对此,以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和时代进步进行主动教育,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
(三)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能够促进师范生师德发展,给师范生提供一定的帮助。目前,各高校都会组织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见习,希望通过教育实习继续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其今后参加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对此,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要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不断培养责任感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四、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的理论基础
師范生师德的培养可以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强调了师范生的道德教育。蔡元培于1912年在教育大会上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将道德教育置于“五育”的中坚地位,开展道德教育时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学习并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952年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和196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师范学校、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育计划(草案)》相继对师范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特殊要求。这些文件的颁布与实施都为师范生道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着师范生师德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从此,研究者对师范生师德发展展开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五、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一,改革策略提出的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师范生道德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较稳定状态,不易改变,同时受学校空间的限制,见习实习机会较少等,对于师范生师德发展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更易执行的改革策略。第二,策略的提出未紧密联系政策,研究发现,目前对师范生师德发展进行改革的策略研究仅是从师范生内部自我提升方面开展的,缺乏紧密联系师德相关政策的改变方案,这需要师范生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自我改变,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总之,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而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不仅影响教师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师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师范生要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寻找自身存在的道德发展问题,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邓镇毅.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51):282-283.
[2]刘宗泉.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85-87.
[3]张艳国,刘小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1(9):51-52.
[4]刘德群.论新时期教师教育中的师德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52-53.
作者简介:
陈融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