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院校家校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09-10吴意绵绵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问题分析模式

吴意绵绵

摘要: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在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合作是新形势下做好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文章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和信息化的家校沟通模式,并对当前高职院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校合作;模式;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开始在高校引起重视,现在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家庭和高校都是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育人过程中是相互促进,不能分割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院校家校合作的模式

(一)传统的家校沟通途径

1.打电话或发短信。这是最普遍的传统家校合作模式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方式是用于有问题的学生,老师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进行沟通,所以受众面比较窄。

2.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的在校表现是远在家乡的家长最关心的。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的期末快放假的时候,每个学院都会准备《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各位学生带回家给家长并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家长签好意见带来学校。这个传统每年都在坚持着。这封信可以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本学期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情况,也方便老师了解家长对孩子和学校的希望和期待。

3.家访。由于受客观距离的约束,家访主要是针对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如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遇到突发事件等情况的学生,为的是到一线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并送去学校的问候,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学校的温暖,也便于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各种帮扶政策。

4.家长座谈会及成立家长委员会。受地域的限制,高校的家长座谈会不是很普遍频率也不是很高。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的毕业季,会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邀请每个学院每个年级的部分家长代表来参会。在座谈会上,家长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畅所欲言的对学校的发展和改革献策。共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努力。2014年6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希望通过家校合作育人,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企业”五维一体的教育机制,搭建信息化沟通平台,拓展家校联系沟通内容、方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成功。

5.校园开放日。越来越多的学校向社会敞开大门,开放式办学,有固定的校园开放日,邀请学生家长或准学生家长来校参观,亲身体验大学生活。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平台

1.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

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官网查看人才培养方案、团学活动、院系介绍等等内容,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了解学校最近动态,并且可以通过互动,参与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学生记者团,有很多官媒上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更是向家长展示了孩子们的风采。

2.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

现在的00后的家长几乎都是使用智能手机,QQ和微信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新鲜事,所以,很多辅导员在学生来校的时候就建立了家长QQ群或微信群方便及时发布新消息,让家长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最新动态。

3.发挥好学生管理APP的作用

一些学生管理的APP在有利于管理学生的作用外,也是一种新的家校合作的途径。尤其是在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为确保百分之百的知晓率的计算下显得尤其方便。例如,2020年突如其来,打破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在家和家长在一起,而老师却在网线的另一端,但又需要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还要和家长取得联系确保学生安全,防疫消息必須确保学生和家长都100%知晓,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今日校园这款APP,利用通知功能将学校《致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学生及家长点确认阅读后辅导员都可以看到数据,哪些没确认阅读的,辅导员一目了然,再通过提醒功能进行提醒,直到最后的确认阅读率达到100%,家校通过APP的互动,达到共同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目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十分普遍,但高职院校的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时间并不长,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校层面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家校合作,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高校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家校合作的巨大价值,也没有把家校合作纳入日程。笔者所在的学校是2014年开始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的,这在湖南省高职院校里还算是走在前列的。

2.家校活动较少。开展家校合作的高职院校是比较少的,而在开展家校合作的高职院校中,所组织的家校活动也是比较少。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每年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因为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家校活动较少。

3.学校层面合作主体单一。高职院校参与家校合作的一般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专任教师很少参与到家校合作当中来。而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平均每一位辅导员要管200位学生,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一般都是学生出现了问题后再找家长联系,这就导致在教育效果上的滞后性。

(二)家长层面

由于家庭教育,家长自身素质等原因,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

1.认知错位型

一般来说,家长为了让自家孩子考上理想大学,将精力都投放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考冲刺阶段,都是想方设法的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一旦把孩子送上了大学,他们的积极性就慢慢淡化了,甚至变主动为被动,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己就可以轻松了,不用管了,交给学校去管,反正觉得自己的能力肯定不及高校的老师,而且觉得高校是知识的殿堂,自己为高校的发展也谈不上什么建议。而且来高职院校求学的学生是属于学习成绩偏弱的一类,自制力比较弱,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自己都很难管理,更别说天高皇帝远了。

2.过度参与型

新时代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家长们都希望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部分家长的控制欲比较强烈。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更是关心的很浓烈,如不远千里特意来军训场看孩子军训的。而且,现在的通讯手段很发达,不再是那个从前慢,写家书的年代了,也给家长隔空关注孩子提供了便利。而这种过度干预型的家长会影响高校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学生层面

一般谈及家校合作,我们都只讨论学校和家长,但往往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重要的因素。大学生们刚刚经历过高压的学业学习,来到了象牙塔,很想脱离父母的管束,过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因此,当在大学,还有老师和他们的家长保持着联系的时候,他们会把思绪带回到中小学时代的家校联系,会立刻产生抵触和反感的心理。尤其是他们并不了解家校联系的具体内容,担心学校老师会向家长打自己小报告,因此,崇尚自由独立的他们可能会对大学的家校联系产生警惕和排斥,不愿意合作。如,要学生期末带回去的《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们可能根本不会给家长看,开学的时候自己冒充家长签字完成任务上交。

参考文献:

[1]马萍.“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

[2]王炜芳,李颖.当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及推进难点分析[J].高教学刊,2016.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模式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