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琴”欢歌话弦舞

2020-09-10方婷山人

音乐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弦子曲调歌舞

方婷 山人

流传在金沙江中游两岸的川、藏、滇地区的藏族民间“谐”舞,是人们俗称的“弦子”舞。弦子舞是融乐、舞、琴、诗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歌舞,曲调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舞蹈舒展柔和,琴声厚重有韵,易学易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弦子舞因那操琴伴舞唱和自如的独特风格,成为藏族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自娱性歌舞。由于它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最为兴盛,固而巴塘素有“弦子故乡”的美誉。

一、领舞操琴、轻歌曼舞

弦子舞的操琴者实为领舞,通常都是数名男子操琴为前导,尔后是男舞者和女舞者数人相随,舞者们随着琴手拉奏的旋律起舞一段,接着载歌载舞而向左运动,周而复始、抑扬顿挫而围圈歌舞。每首弦子的节奏都是由慢渐快,最后以热烈的气氛将全曲推向高潮而结束。琴手的乐器藏语称之为“比旺”,是一种相当于二胡的拉奏乐器,人们又俗称它为“弦胡”。据当地民间艺人说,最早是用牛角做弦胡的琴筒,以羊皮蒙筒面,马尾做弓弦,故而称之为“牛角琴”。后来人们为了取材方便,就用当地盛产的白杨木挖制琴筒,做成了音色浑厚、深沉的木弦胡,而琴手们也都喜欢用自制的弦胡伴奏。这种弦胡的在演奏中技巧简单,无需滑把即可做完全曲,但琴手们那富有特点的颤音奏法,却是弦胡演奏乐曲的独有音韵。

在民间跳弦子的活动中,琴手们既是伴奏也是领舞者,还是最富有经验的歌唱者。难怪从事民间文艺集成的专家们都说:弦子的操琴者是民歌的传唱者,又是民间舞蹈的表现者,也是民间器乐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在那雄伟的雪山抚育和丰茂的草原滋润之下,琴手们操起弦胡且舞且歌,漫踏舞步犹如蜻蜓点水,歌舞者围着圆圈挥舞彩袖,和合弦舞而其乐融融。在琴手们悠扬的琴韵之声与流畅的舞步引领下,歌舞者和着乐音欢歌起舞,他们舒展长袖豪情放歌,在琴手与歌舞者的相互配合中,完成那一首首的弦子内容。通常,歌舞者的动作与歌唱内容的变化,全都是依照琴手拉奏的曲牌而进行,他们在常年的弦子活动中,早已是心有灵犀、配合默契,人们在美妙的弦子歌舞中,自我欣赏,自我娱乐。沉浸在他们创造的审美享受之中。

二、旋律流畅、曲调委婉

藏族弦子舞的乐曲短小精悍,有着易唱易记的特点,最适宜于大众歌唱,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间流行的弦子音乐旋律流畅,曲调结构相对简单,节奏型也较为规则,音域一般都在十一度之间。这种颇为适中的音域,对于把位简单的弦胡来说,琴手拉奏起来得心应手,也便于他们迈动舞步和放声歌唱。弦子旋律的疏密结构颇为合理,节奏的缓急对应也很自然,民众在长年的音乐实践中,自我形成了起伏有韵曲调流畅和丰富的色彩对比特点,让弦子音乐的歌唱性与舞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藏族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藏族弦子音乐均为民族五声调式,常见有宫、商、角、徵、羽调式的运用,兼有一些交替调式的出现。在巴塘东区一带的弦子曲调中,就多出现以角为主音的旋律,曲尾往往给人一种不稳定之感,但在民众歌舞时的反复吟唱中,却又显得十分的自然,也许这正是它独特韵味之所在。

民间弦子舞的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目,相当于是一种固定的曲牌。这些名目有的是衬词,有的则有一定的含义。如:《郎桑啦》是指山名,《达瓦绒布》《驲绒巴姆》是指人名,《尕绒洛穹若》则为“高兴的年轻人”,《戈惹亚莫》意为“好头巾”;其他诸如《阿依穹》《洛洛》则又是衬词。这些曲调旋律各不相同,且是固定的调子和歌词,当然也有固定的舞蹈组合。这些曲调和歌词多年来约定成俗,琴手与歌舞者都烂熟于心,并非是随意即兴而成。只要琴手拉奏起这些熟悉的旋律,歌舞者就自然舞起固定的动作和唱起固定的歌词。

藏族弦子音乐委婉动听,流畅的旋律中饱含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因素。根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集成的普查情况,说明了藏族民间弦子流行地区均在川、滇、藏地区,因而它的曲调就有着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它既有藏族传统“卓舞”(锅庄)的根基,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音乐成分。尤其是在明代晚年与前清时期,康巴藏区南部曾一度是纳西族木土司的势力范围,对弦子音乐的形成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清康熙晚期为克准噶尔之乱,巴塘成为清廷屯兵之重镇,大量的汉地官兵及商旅文人汇聚此地,又为弦子注入了来自汉地的文化元素。例如在巴塘流行的弦子《月令曲》,就是以汉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填词而成。而在巴塘白松一带,其曲调中还有一些来自云南彝族的元素。由此可见,藏族弦子之所以音乐色彩丰富,这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以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文化整合是密不可分的。

三、歌词朴实、内涵隽永

藏族弦子流传着众多的歌词,它属于藏族“谐”体民歌体式,歌词大部分为四行一首的短诗,每行均是六个音节,如下例:

(译音)佳兴佳江者呐,

细穹格登志玛,

松格穹穹麻动,

向比帕玛正雄。

(译意)杨柳的树梢上,

小鸟婉转鸣唱,

请你不要叽喳,

引我想念爹娘。

弦子歌词内容丰富,自然纯朴。它直抒胸怀意境深刻而又富有哲理,它以生动朴实的情感,表现了藏民族的追求与理想,歌词中那浓郁的乡土气息,抒发出了民众的真实情感。一般在跳弦子时,通常是先以美好的祝愿赞美自然,用祈祝吉祥的颂词开始,再以酬神、敬佛、祝愿安康祈祷繁荣而结束。歌词大多是歌唱家乡歌唱劳动,或借喻事物而抒发人生感悟,倾诉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借此谨摘录两首弦子歌词,以飨读者:

(一)

鸟儿歌声美妙,

关在笼里啼叫,

虽有能飞翅膀,

不能自由飞翔。

(二)

情人送我礼物,

是格桑花戒指,

每当清晨洗手,

她如在我身旁。

弦子歌词的手法或对比或直陈,比喻恰当、词句洗练,具有易记易懂的特点。依据民间传承的各类型歌词,一般都由琴手们把握不同时节和场合而选择弦子内容。弦子歌词所表现的內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歌唱家乡风情,祝愿幸福吉祥,赞美自然风光,祈祝年丰人兴;二是抒发欢聚重逢,乡恋别情,歌唱爱情,赞美团结和睦;三是模拟动物形态,表现劳动生活等等。参加弦子活动的民众,用这些熟悉而又亲切的内容,合着悠扬的弦胡,踏着轻盈的舞步,歌舞起他们热爱的弦子舞,充满激情和愉悦,心儿中流淌着幸福的暖流。

四、动作优美、舞韵独特

藏族弦子舞情调优雅和谐,动作柔美且舞步轻盈,琴手们都说拉起弦胡跳弦子,全身轻松自如。舞者们那柔美而又顺畅的动律韵味,以及妩媚典雅的抒情色彩,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弦舞特色。弦子舞的动作韵律可用轻、柔、颤、顺四个字概括,那上肢的挥、摆、盖、抛、托的水袖动作,正是弦子舞悠然温婉、舒展自如的舞蹈特征。琴手们操起弦胡的踏(脚)、点(步)、跨(腿)、转(身)等动作,引领着舞者们载歌载舞,那顺摆彩袖三步走的姿态,轻挥长袖微抬腿之瞬间,以及扶胯托袖右转身的舞韵,都彰显出弦子舞的曼妙与飘逸。

琴声瑟瑟歌舞蹁跹,长袖飘洒洋洋自得,这就是藏族弦子歌舞所独有的雪域神韵。在不同的流传地区,弦子有着不同的区域性的特点。巴塘弦子舞姿优美柔和,那彩袖轻拂好似细风托云;芒康弦子踏步轻柔,平稳娴静而又古朴端庄;迪庆弦子轻爽有韵,神态生动凸显节奏明快;而那乡城正斗的弦子舞更显得粗犷有力,刚劲奔放中颇具传统锅庄舞的余韵。弦子舞始终贯穿柔中带脆的“颤”范儿,那些舒展的上肢水袖动作,都在“颤”膝的韵律中显得特别的洒脱温婉。每当弦子舞跳至情绪高涨的时候,那些蹲、跺、踏、跃的激情动作,又为弦子舞增添了别样的舞韵。

民众在进行弦子歌舞之时,琴手们的舞蹈特别灵活,他们激情操琴,动作奔放,还要做出一些带技巧性的动作,诸如跨腿跳步、跪跳步和单腿跪步等等。琴手们这些技巧性动作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自娱性的歌舞范畴,具有了一定的表演性质的观赏意味。例如在《阿叩达扎》(骑花马的大叔)这首弦子中,琴手们时而蹲跳时而跃起,时而又是左右膝跪地交替,他们在一定空间中持琴起舞,营造出民间歌舞不同的空间层次,给人一种纵马欢歌、激越蹦跳的感觉。

藏族弦子舞作为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藏族民众日常的文化生活之中,无论歌词内容还是音乐和舞蹈风格,都无不与藏民族的思想意识、传统道德、生活环境及审美习惯密切相关。正因为弦子舞植根于藏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才形成了具有雪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藏族弦子那优美流畅的曲调和轻柔飘逸的舞韵,以及音色浑厚的琴声和朴实深刻的歌词,浑然天成地将乐、舞、琴、诗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雪域藏区民间歌舞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以其獨有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地方特点,以及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弦子曲调歌舞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弦子:二次成长也很美
巴塘弦子:寻觅藏族音乐的“活化石”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看大唐歌舞
口弦子奶奶
阿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