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020-09-10罗浏晗

康颐 2020年4期
关键词:腺瘤息肉结肠

罗浏晗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0-01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的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三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结直肠癌的发病概率近些年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是因为机体原本已经存在息肉,而息肉则是一种肠粘膜病变,其分类大致包括瘤性息肉以及非瘤性息肉。临床上尽早地对病变进行分期诊断,对病灶进行排查,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除此之外,对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也有重要的意义。

1 结直肠息肉概述

结直肠息肉为结直肠管腔内的突出病变,临床相关研究中一般所说的息肉是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病变,该种情况在年龄大于50岁人群较为常见。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息肉的发病概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结直肠息肉是一种肠道良性肿瘤,但是该肿瘤极易发生恶变,该情况被称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有1.4%到20.4%的结肠息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恶变。可见,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普及,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恶变、提高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结直肠息肉与年龄、性别、种族的相关危险因素

2.1年龄与性别因素

有调查研究显示,采集的人群样本中所检查出的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大约为10%到30%左右,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外国学者选取了2000年到2011年美国共84个内镜中心的327785名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息肉发病的概率在高年龄人群中最高,并且男性的发病概率高于女性。但是目前阶段,相关癌症协会对结肠镜筛查的推荐年龄存在争议,分别以50岁以及45岁为主,因此,后期仍需大量研究证实不同年龄与结直肠息肉之间的联系。

2.2种族(遗传)相关危险因素

理论上来讲,存在家族结肠腺瘤病或者家族结肠息肉病患病史者,其患有大肠息肉或者大肠癌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无家族患病史者。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结直肠癌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遗传性结直肠息肉通常具备各自的发病特点,但是在诊断方面的诊断标准相对统一。如果不提前对遗传因素进行排查,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发生。

3 机体代谢相关危险因素

相关病学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在结直肠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相关作用,其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有关机体代谢的相关研究显示,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会提高绒毛状腺瘤的患病概率,肥胖作为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同时,也是結直肠腺瘤的重要危险因素。还有相关研究显示,在中老年人群当中,糖尿病伴有代谢综合征,是结直肠腺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增加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概率。另外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其脂质代谢会存在异常,患者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会有所增加。

4 肠道炎症、肠道微生态相关危险因素

人体的肠道当中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其中包括了数以万计的细菌等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参与宿主的机体代谢以及免疫系统工作,对机体的健康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所存在的微生物和宿主机体是一种平衡关系。大量的研究显示,肥胖、炎症性肠病以及结直肠息肉等等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相关对比研究中采用腺瘤性息肉活组织标本以及正常肠粘膜组织标本为对比内容,观察分析两组标本中的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塞流性息肉标本中的真菌种类要远远少于正常的肠粘膜组织标本。本研究提示,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另外,肠道菌群的改变,会使肠粘膜的屏障受到破坏,进而引发肠道急性或慢性炎性反应,长时间的炎性反应,有概率会引发息肉的出现,但目前阶段相关机制尚未确定,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证明。

5 生活习惯相关危险因素

5.1吸烟

有关流行病学的研究表示,吸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具体情况,使患者患多种疾病风险增大,其中就包括有结直肠息肉。烟草中存在较多的致癌物质,长期吸烟的机体受到相关致癌物质的影响,就有可能出现结直肠息肉。有研究选取438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及33667名体检健康者进行研究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吸烟行为的患者,更为明显的是近期吸烟的患者,其直肠腺瘤以及增生性息肉的发生概率更高。

5.2饮酒

饮酒也是较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量饮酒者,患有结肠以及直肠远端息肉概率会大大增加。目前阶段,饮酒引发的结直肠息肉的机制可能是因为饮酒会使叶酸吸收减少,进而影响甲基新陈代谢,或者是因为饮酒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DNA的修复功能受到抑制,又或者是乙醇在分解后所产生的乙醛,对DNA造成了破坏,引起了基因突变。

6 结肠黑变病

现代医学表明,长期的便秘以及服用蒽醌类泻药,会导致结肠黑变病。相关回顾性研究中选取9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资料以及252例非结肠黑变病患者资料进行结肠镜检查研究,结果显示,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息肉检出率为40.8%,明显高于非结肠黑变病者。研究提示,结肠黑变病可能会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概率,但有关蒽醌类药物是否能够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概率,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腺瘤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