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宇:非遗“传二代”的守业与焕新

2020-09-10黄莎莎

乡村地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苗绣绣娘锦绣

黄莎莎

青青云台山,悠悠舞阳河。在山水交织,人文相映的施秉,有一家名为“舞水云台”的民族文化企业。它的创始人是施秉万千绣娘中的一位。

她,17岁辍学去广州打工,亲眼目睹外面的世界,高楼拔地而起,交通四通八达。可当她回家探亲时,发现自己的家乡十年之间仅仅是多了一盏电灯。巨大的反差强烈撞击她的内心,她决定带着所有积蓄回乡创业,创建了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舞水云台”)。

他,90后。5年前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回到施秉,成为“舞水云台”的运营总监。

她与他——龙禄颖与龙宇,一对苗族母子,以“一针一线,一织一染”,期盼“让城市读懂大山,让非遗回归生活”。

梦想,让非遗回归生活

走进“舞水云台”,一头铜鼓造型的牛矗立在鹅黄色的企业大门门楣上,蓄势待发。鹅卵石铺就的地面与青青草地,水塘小景辉映成趣,苗家木楼点缀四周。“U”型的厂区被划分为绣坊、染坊、织坊,以及一栋博物馆综合楼,陈列着舞水云台生产的系列产品。

既有美景欣赏,又有文化展示,对于如此特别的企业厂区设计,龙宇有着自己的认知:“我们期望创建一个集参观、体验、学习刺绣、织锦、蜡染的场所。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亲手织、绣、染,更好的领会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我们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期待更多业内人士、学者来此做艺术考察,工艺研究,交流分享。”

从小深受妈妈影响的龙宇对苗绣文化情有独钟。他认为,苗绣是苗家女子自采自穿,原本就是日常生活品。想让苗绣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发展,首先就应该让苗绣回归日常。如何让苗绣回归生活?龙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材料创新、设计创新、使用场景创新。

材料创新——刺绣的工艺是古老的,但可以搭配最顶尖、最优良的面料,如真丝等;同时,采用新技术,如与现代数码印花、台版印等相结合,使产品更加符合都市白领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创新——“舞水云台”与多所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并优选了在行业深耕多年及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设计师作为设计主创,力图通过现代化的语言,让传统故事、传统纹样焕发光彩。

“我妈妈曾说过,再怎么创新也离不开传统。”龙宇说,“舞水云台”的设计创新是从苗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创意,然后再将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转化,设计出符合时代审美价值的商品。“比如,‘十字纹’在苗族社会中是阴阳和合的表达,舞水云台‘十’字纹的披巾传达出阴阳和谐,家庭幸福的寓意。消费者购买这款大披肩,不仅仅是因为披肩本身的美观,更有一层美好的寓意在里面。”

使用场景创新——“舞水云台”不断寻找与当代人消费契合的新需求。龙宇介绍,舞水云台今年新推出的家居系列,将传统蜡染与家居饰品紧密结合,通过再设计、再表达,生产出了从电视机柜到衣柜,从墙壁挂画到沙发靠垫,从桌布到床上用品等一系列蓝白相间的蜡染产品。

靛蓝、橙黄、翠绿的颜色,“鱼纹”“蝶纹”“铜鼓纹”“牛旋纹”的图案,大胆、张杨、自由的风格,“舞水云台”出品的围巾、飘带、大披肩、方巾,既充满民族风味,又兼具时尚感,让人眼前一亮。

最本真的手工艺,最顶尖的面料,更好的表达方式,再通过线上淘宝+直播+商场快闪活动,结合线下景区售卖等营销模式,舞水云台创建14年来,已由最初的一个10人绣娘100平方米的手工坊,发展成为占地6666平方米,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

“仅仅因为是手工的,并不是卖价高的理由。只有让消费者知晓产品中的文化寓意,我们的产品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龙宇说。

目标,打造社会型企业

对苗绣的兴趣,让龙宇沉下心与绣娘接触,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五年前,龙宇第一次进村培训绣娘,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前来参训的绣娘寥寥无几。正当龙宇猜测可能是宣传不到位,当地绣娘不重视,为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担忧时,却发现陆陆续续不断有绣娘到来。通过与绣娘聊天,龙宇才发现,为了参加一场培训,有的绣娘早上4点就出门,但因为要翻山,带着孩子走不快才来晚了。

还有一次,龙宇去一位上了年纪的绣娘家中收货,看到她家堂屋神位旁的墙上贴满了参加刺绣培训而获得的奖状。他听到,老奶奶教育自己的小孙子,“看奶奶通过学习,得了这个奖状。你们也要更努力。”

贫困的绣娘,为改变生活而做出的努力,通过学习而焕发的生活自信,深深感染着龙宇,也让他越发坚定,要将“舞水云台”打造成社会型企业——一半商业一半公益。

为了培养绣娘,舞水云台探索出一套锦绣体系,即通过锦绣培训,锦绣工坊、锦绣女、锦绣包,协助绣娘完成订单作业。

“手工产品是无法替代的。我要鼓励绣娘坚持、坚守。她们通过培训学会手艺,不一定在我这里做,有了技术可以去外面赚更多的钱。”从事苗绣事业20年的龙禄颖坦言她一路走来,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帮助,政府、妇联、民委等单位都给予了各种各样的支持。现在她有能力了,也期望帮助更多的绣娘。

在“舞水云台”为每位锦绣女配备的锦绣包里,将订单所需的各种物料都配备齐全,比如,纹样直接印在绣布上。同时,为方便锦绣女领单交货,“舞水云台”又在19个村寨设立了锦绣工坊,由专人专门负责为锦绣女发放锦绣包及回收锦绣女的成品。

此外,为了激励锦绣女不断提升技艺,“舞水云台”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订单绣娘、高级绣娘、核心绣娘。

看不见的生产线,看得见的振兴路。“只有人们看到苗绣的发展前景,才愿意从事这行。而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这行,苗绣产业才能发展壮大。”据龙宇介绍,通过“舞水云台”的订单,施秉1000余名绣娘在家种着田,看着娃,补贴着家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路径,文旅融合,以商养文

在“舞水云台”,你既可以看到年过半百的绣娘,戴着眼镜,一针一线的低头刺绣,又能听到“哒哒哒哒”的机绣声,目睹流水线上的刺绣图案无中生有。

“舞水云台”的新厂房就在离“舞水云台”公司一路之隔的地方,今年投资800万元购置的13台最先进的机绣专业设备正马不停蹄连轴运转。

在这条生产线上出产的墙壁挂画、电视机墙壁纸,采用特定的背景底板+机绣+手绣结合,获得不错的市场效益。其中,两款名为“如意黔针”“黔妮桑”的室内墙壁挂画随龙宇参加北京文博会,获得不少客商青睐。

龙宇说,“舞水云台”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如富士康一样,承接订单,代工;另一条腿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就是“以商养文,以产品养作品”。

“一方面,通过创新创意生产出时尚的、受大众认可的产品,供大众消费;另一方面,拿出一部分商业收入反哺非遗传承人,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面向博物馆、收藏界。”

今年受疫情影响,“舞水云台”的外贸订单减少。如何把失去的损失找回来?龙宇和母亲尝试通过产学研,打造联名款、委托开发等举措,让自己的产品更上一层楼。现已注册“蝴蝶妈妈”“图说古歌”等品牌。谈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龙宇表示,研发适合民宿、茶室、卧室、书房系列的刺绣、蜡染产品是明年的发展方向。

“儿子还很年轻,他能做的,我就放手。他不能做的,我再继续培养。”龙禄颖说,我自己的兒子也在做苗绣,大家才更愿意相信这个行业有前途。

作为非遗传承人,才28岁的龙宇,脸庞还有些许稚嫩,但内心对苗绣产业有火一样的热情。基本每个月都要参加一场展览、展会,目的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客户。”

“我的愿望,让非遗不再只是深山里苗族人的小众文化或博物馆里的藏品,而是寻常人家喜欢使用的产品。”龙宇期待。

(责任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苗绣绣娘锦绣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入寨出山 留住苗绣
苗绣
苗绣产业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张锦绣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绣娘
锦绣
鸡迎锦绣春
百年古宅连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