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贵州有新语
2020-09-10黄莎莎
黄莎莎
被誉为旅游圣经的《孤独星球》在贵州辑中为游客推荐了16项独特体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体验民族手工艺。刺绣、织锦、蜡染,都市人不可想象的古老技艺,在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中代代传承:绣娘用一针一线,绣出“卉服鸟章”的云裳;织女用一踏一梭,织就五彩斑斓的视觉盛宴;染娘用一涤一染,染出蓝白相间的一抹乡愁。
织、绣、染,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通过这一项项手工技艺,将自己的愿望、理想、情趣乃至民族的历史、传说都诉诸在身上的盛装、头帕围腰以及被面床单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大胆、夸张、奇妙的图案背后,是少数民族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如果你在跳花节、芦笙节时走进苗寨,三五成群的苗族少女从头到脚一身盛装,她们站在那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从衣领、袖口到衽襟,精美的刺绣图案让人挪不开眼睛。
走进雷山,你或许会听到“唧唧复唧唧”的机织声,千万根经纱、纬纱交错,一寸寸织锦缓缓流出。中国织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的周代。游走貴州村寨,你就有机会一睹这项古老的技艺。
走进榕江兴华乡、丹寨等地,家家户户有染缸,妇女人人会点蜡。少数民族妇女将劳作时随处可见、伸手可及的花鸟虫鱼,幻化成富有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的图案,绘制在蓝靛上。一幅幅龙纹、铜鼓纹、鸟纹,艺术与神话结合的蜡染作品,让人沉浸在苗族古代神话的意境中。
刺绣、织锦、蜡染,是女性的艺术,皆出自女性之手。贵州大山里的女子,与日月相伴,星辰为友、鸟鸣虫语皆在心间,她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验、提炼,然后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用高超的技艺,创作出让人叹为观止的手工艺品。一件件刺绣、织锦、蜡染中蕴藏着她们最真挚的情感和希望,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技艺中凝结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
然而,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她们的慢手艺跟不上快节奏,为了生存纷纷外出打工。如今,随着锦绣计划的实施,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学者、设计师、民族文化爱好者走进村寨,启迪绣娘、织女、染娘通过设计创新、面料创新、工艺创新、使用场景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需求结合,生产出的绣品、织锦、蜡染,不再只是远观、收藏,而真正成为都市人群喜爱的生活用品。
锦绣贵州有新语,民族的也可以很时尚,关键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