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间的广播联盟
2020-09-10李雯
李雯
摘 要:广播的发展从1906年广播的第一次试听到现在,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媒体工具,而校园广播平台也是高校进行政务舆论宣传的阵地。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校园广播大众媒体面临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但是广播仍然坚守校园舆论传播喉舌的重要职责。而各个高校间也经常会有一些交流、学习与合作,去共同应对校园广播发展中的困难。
关键词:高校广播;广播联盟;媒体冲击;发展途径
高校广播作为校园宣传进步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对及时传播校内外讯息、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繁荣校园文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大学校园广播还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了服务:参加大学校园广播实践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广播传媒的校内锻炼,从而增加自身的广播传媒实践经验。
但伴随新一代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紧跟时代潮流的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纸、杂志及广播等传统媒体都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冲击,而校园广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高校广播的发展
从1906年发出第一段广播讯号,到1940年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创建。20世纪末,我国的一些大学开始接触当时相对先进的无线技术,并将广播电台用于校园传播工作,建立起自己校园内的文化沟通桥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广播。
在校园广播发展的进程中,有两种高校广播的传播形式。其中一种就是露天式的广播,许多校园广播利用分布在校园不同区域的独立音柱或喇叭进行音频广播。另一种,则类似于普通的商业广播电台,可以在收音机中听到。但更多的则是两种兼备的传播形式:即既有校园喇叭,又有电台调频的校园广播宣传方式。
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方式迅速的发展和变化,广播传媒对校园舆论传递的影响大大减弱了。许多人认为,与诸如手机、网络之类的新媒体的发展相比,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现有優势正在逐渐减少,高校校园广播也是如此。广播媒体的传播劣势,如不可保留、顺序性强、无文字图像等也逐渐扩大了他的影响。
二、高校广播联盟的兴起
在手机、网络等有着便捷传播消息、灵敏获取信息等优势的新媒体形式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广播媒体需要面临传播途径、传播范围、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考研。有挑战,但有机遇。
2006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由中央广播电台组织的全国高校广播节目联盟的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个大学广播台(站)首先加入联盟;2012年,“吉林省高校广播联盟”正式启动,联盟由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建立,作为官方扶持搭建的校园文化平台,联盟共吸纳了30多所高等学院的广播平台加入;对于校园外的广播人,同样也选择了建立联盟,作为面对广播机遇与挑战现状的解决方案。
种种事件证实:广播电台的联盟模式,是传统广播传媒面对新媒体冲击的积极自救和寻求自我发展的新方式。
三、高校广播联盟的优势
(一)整合地区资源
当今是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在高校校园里,各类媒体的传播更是眼花缭乱,如何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收听校园广播,从而扩大校园广播的影响力,是校园广播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联盟合作就是校园广播电台增强影响力的成功尝试。
校园广播电台共享和优化具有相同地缘的高校间不同的校内资源,以及在校园内使用联盟建合作伙伴的电台技术和共享资料,使各地区的大学广播电台丰富自身信息传播内容的同时扩大自身传播范围,实现同地区间对高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商业电台联盟之一——“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为例,中央广播电台与地方电台免费共享奥运转播资源。借助地方电台,中央广播电台覆盖了更多的基层区域,在扩大中央广播电台的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品牌的影响力。而地方电台通过转播的奥运资源,打破了自身的宣传内容限制,增强了自身的媒体公信力。
(二)培养广播技术人才队伍
人才是现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而校园广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校园广播要做好,就要重视人才,而校园广播联盟则是校园广播人才的培养和聚集之地。当联盟中某个大学校园中有大型题材的报道活动时,联盟中的每所大学都可以从其本校优质人才中选派并加入活动报道小组,从而补充丰富校园人才的实践经验。联盟内部系统资源共享,合理培养广播人才,从而增强整个高校广播的实力。同样以“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为例:奥运报道期间,“全国奥运广播联盟”集合了各级电台众多优秀的体育报道人才,出色地完成奥运报道任务,同时这次报道活动也是对全国体育广播人才的盘点、储备和最好的练兵,提升了与奥运国际大题材相匹配的广播专业化“软实力”,也培养了广播界协同作战、精诚合作的精神。
(三)为未来联盟发展提供经验
近年来校园广播虽然自发地组织建立了多个联盟,但目前这些联盟间的合作仍主要以内容创作为主,且合作深度不足,规模和体系不容乐观,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然而,这些广播联盟的尝试和研究,为高校广播联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不可多得的实践经验教训。现在联盟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搭建、项目运营能力和资料信息共享方式等方面都对未来联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岚.媒体联盟之一 媒体联盟:构建广电市场体系的战略抉择[J].视听界,2009(0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