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梁拱组合桥总体设计与施工方案
2020-09-10徐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桥梁的景观设计,本文采用3dMax建模对比分析了桥梁的景观设计。介绍了大桥的总体方案,采用板单元模型推理了梁的合理有效宽度,介绍了梁拱组合桥调索的便捷方法,并对比了桥梁顶推施工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景观设计;梁拱组合桥;调索;顶推施工
中图分类号:U422.5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置远期规划为盐城市城南片区的区域中心,同时结合周边的地块开发情况,本桥宜打造成盐城南部地标性的景观建筑桥梁。综合考虑防洪、通航等要求,大桥跨径布置采用40 m+110 m+40 m,为造型简洁大方、横向不设风撑的钢箱梁拱组合桥,如图1所示。
主桥横断面布置为:3.5 m(人行道)+5.5 m(非机动车道)+3.5 m(拱肋吊杆区)+12.25 m(机动车道)+0.5 m(防撞护栏)+12.25 m(机动车道)+3.5 m(拱肋吊杆区)+5.5 m(非机动车道)+3.5 m(人行道)=50 m,采用向外的2%横坡。
2 桥梁设计
2.1 拱肋景观优化设计
桥梁主跨为110 m,梁底距水面高度约8.5 m,拱肋高度(不含装饰)由拱顶的2.2 m向拱脚的3.5 m渐变。为增强桥梁与环境的协调性,本文采用3DMax建立全桥模型,分别对比了20 m、18 m、16 m三种不同的拱肋高度,对应的矢高比分别为1/5.5、1/6.11、1/6.88。
渲染出的小样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可见,当拱肋高度为18 m(矢高比1/6.11)时,整体形态更加优美,更具力量感、雕塑感。水面、桥面及拱肋结合性更好,更能体现出拱肋的流线设计,形态亦更加温婉。
桥梁美化的方法还包括桥梁表面的处理,作为景观桥梁更有必要进行表面的处理,除色彩和夜景的处理之外,桥体轮廓边线也能强调不同结构部位的特征。本桥拱肋上缘外包冷压钢板作为装饰,以增强桥梁景观效果。在此,对比六边形和梯形拱肋断面(拱肋+装饰拱),如图3、图4所示。
经综合比较,拱肋主体结构采用六边形断面时,更能体现拱桥的力量感,凸显拱桥的圆润;相反,采用梯形断面,视觉上更显平庸。因此,本桥拱肋采用了顶、底板水平,上腹板、下腹板反向倾斜并在拱肋中心线处相接,形成外凸的侧棱线。拱肋上缘装饰板采用梯形带圆弧倒角的外形。
2.2 系梁、车行道钢箱梁构造
系梁及行车道钢箱梁结构如图5所示。系梁全桥均为2.2 m高度,在主跨范围内系梁宽1.62 m,在边跨范围内系梁宽1.81 m,在拱脚处系梁宽度2.2 m。车行道部分采用钢箱梁形式,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结构[1],以16 mm厚为主,下设“U”形纵向加劲肋,间距600 mm。底板以12 mm厚为主,上设“U”形纵向加劲肋,间距800 mm。箱梁范围内设2道纵腹板,板厚14 mm。
2.3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挑梁构造
挑梁亦为正交异性桥面板,见图6。桥面板厚14 mm,下设板式加劲肋,间距以350 mm为主。挑梁设五道纵梁,纵梁腹板厚12 mm,下翼缘板厚16 mm。挑梁腹板间距以8.4 m为主。
3 受力分析
3.1 施工方案及受力分析
桥位所在河道通航净空不小于70 m×7 m,为不影响通航,钢箱梁的架设拟采用顶推法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对以下两种顶推跨径方案进行比较。
3.1.1 先梁后拱顶推方案。
主要施工流程如下:①設置顶推用临时墩,搭设主梁拼装平台,安装顶推装置。②拼装主梁;安装钢导梁。③主梁向前顶推,到位后拆除钢导梁。④拆除主梁拼装平台。⑤搭设拱肋拼装支架,对称吊装拱肋节段。⑥拆除拱肋拼装支架,安装吊杆,依次进行第一轮、第二轮吊杆张拉。
3.1.2 梁拱一起顶推方案
主要施工流程如下:①设置顶推用临时墩,搭设主梁拼装平台,安装顶推装置。②拼装主梁,搭设拱肋拼装支架,对称吊装拱肋节段。③安装顶推用钢导梁。④主梁及拱肋向前顶推,到位后拆除钢导梁。⑤拆除主梁拼装平台、拱肋拼装支架,安装吊杆,依次进行第一轮、第二轮吊杆张拉。
3.1.3 顶推比较
采用Midas Civil建立全桥整体模型分析两种顶推方案,顶推跨径为70 m。为简化计算,本文从顶推进度为42 m起算(导梁完全悬出),以2 m间距为步距,至顶推进度为112 m(主梁上墩),建模见图7。同时,将顶推过程分成35个施工阶段,通过调整支承边界条件来实现每个施工阶段。
通过计算发现,导梁上到对面临时墩后,应力还在整加,直至约一半长度的导梁跨过对面的临时墩。经计算方案一(先梁后拱顶推方案)顶推过程中的最大应力约154.6 MPa;方案二(梁拱一起顶推方案)顶推过程中的最大应力约187.9 MPa。
为避免局部板件因受力过大而失稳,必要时需增设相应加劲构造。在竖向千斤顶与钢梁之间须设置垫梁,使千斤顶作用在钢梁上的集中力在纵桥向能够均匀扩散。经计算,扩散范围不小于1.5 m,并直接传递到系梁、箱梁的腹板上[2-3]。
3.2 受力分析
3.2.1 箱梁有效分布宽度
本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中的梁单位该桥进行建模分析,因现有规范没有明确钢箱梁拱组合桥钢箱梁的合理有效分布宽度,本文分别建立了本桥的梁格单元模型和板单元模型,分别如图8、图9所示。
经综合对比,当梁格模型采用0.88~0.95倍左右的有效宽度折减系数时,两模型中箱梁顶底板应力基本一致,因此梁格模型中采用0.91对箱梁顶底板进行折减[4]。
3.2.2 吊杆索力的确定
(1)吊杆最优索力探索。本桥为钢箱梁拱组合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如图10所示),由于其成桥线形和内力状态可以通过吊杆拉力的调整得到,因此设计首先是确定其合理的成桥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有:最小弯曲能量原理法、影响矩阵法、内力平衡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等。本桥设计中借鉴斜拉桥的最小弯曲能量原理法,得到了预期的吊杆张拉力。
最小弯曲能量原理法是以整个结构的弯曲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得到结构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余能最小。对于梁拱组合桥来说的具体办法就是将梁、拱和吊杆的面积扩大N倍,并采用一次落架成桥的方法,求出合理的索力,然后再带入模型,进一步微调优化结构(主要考虑弯矩和预拱度),此时得到的索力为最优索力,本桥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分阶段施工吊杆索力计算。结合3.1.3条确定的顶推方案,顶推就位且拱肋在支架上全部拼装完毕后,拆除拱肋支架并安装吊杆。吊杆采用1-2-3-4-5-6的张拉顺序,同时以桥面中心线和跨径中心线对称张拉。吊杆张拉按两轮进行,第二轮张拉完毕后拆除剩余主梁支架,安装拱肋外包装饰并进行桥面系施工。
按最小弯曲能量原理法,第一轮吊杆力分布为850 kN~
1 100 kN,钢箱梁、拱肋挠度变形20 mm以内,因此第一轮张拉力按照1 000 kN控制。下面按正装迭代法计算达到预期的吊杆力。
首先将该成桥状态与事先定好的合理成桥状态进行比较,求出差值。利用索力影响矩阵,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使两个成桥状态的控制量差值最小来计算安装索力的调整量,得到新的安装索力。
再次进行新的一轮正装计算,直至收敛为止。
通过迭代计算,最终索力与最优索力之间差值均在20 kN以内,得到了理想的索力。
3.2.3 稳定性计算
本桥未设置横撑,结构的稳定性亦是重点关注的内容。结构稳定安全系数K定义为:K=Pcr/PT,式中:K为结构稳定安全系数。
成桥状态恒载包括结构自重与二期恒载。活载分别用活载追踪器追踪到边跨中点位移最大、中跨中点位移最大、主拱中点位移最大等三种情况。在恒载+活载作用下的屈曲稳定,计算得一阶屈曲为拱肋同向失稳(如图11),模型的屈曲稳定系數为8.45,满足规范规定稳定系数大于4的要求。
4 结语
(1)目前我国正处在桥梁建设的一个高峰时期,桥梁设计与建设不纯粹以交通为目的,桥梁景观设计已提上日程,本桥以缓和拱肋加装饰拱为造型,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风貌,为类似景观桥设计提供参考。
(2)采用板单位模型分析了梁拱组合桥梁体的合理有效宽度;借鉴斜拉桥调索方式,总结出了类似钢箱梁拱组合桥的便捷调索方式。
(3)钢箱梁拱组合桥可采用先梁后拱顶推方案或梁拱一起顶推的方案,具体需结合周边环境、施工条件、顶推跨度等确定。
参考文献:
[1]吴冲.现代钢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张治成,匡勇江,韩晗,等.九堡大桥斜腹板槽形钢梁顶推局部受力分析[J].华东公路,2011,34(05):15-18.
[3]徐涛.简支超宽钢箱梁设计与顶推受力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33(03):357-359+401.
[4]JTG D64-2015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