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的无序

2020-09-10王哲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曲式节奏

王哲

摘要:利盖蒂是世界上最具创造性、影响力并受到广大听众欢迎的现代作曲家之一。在他的钢琴练习曲中既体现出技术上的要求,又有音乐性与诗意的追求。《混乱》(Désordre)写于1984年,创作构思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混沌学》,此曲体现了他对于在音乐创作中实践“混沌学”这一抽象理论的强烈愿望。本文对其《钢琴练习曲》第一册第一首《混乱》从调式调性,节奏,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分析。

关键词:利盖蒂;钢琴练习曲《混乱》;曲式;调式调性;节奏

一、变奏曲式

利盖蒂的这首练习曲是在旋律的变奏发展之上建立起基本思维,所以它具有变奏曲的主要特点。由于旋律形态的特殊性与织体形态的混合性所形成的内在联系,使改曲形成了循环三部曲式的因素。

从第四小节开始,左右手两段旋律进入到既交错有统一的状态中,直到第59小节,这两段旋律回归到同步状态。这也是这首练习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旋律达到同步。这次的同步状态也暗示第二部分的开始(第一次循环),第99小节是全曲的高潮点,音区与力度的改变,意味着乐曲进入到第三部分再现部(第二次循环)。乐曲在这种不断地变奏与循环中在最高音(小字五组C)结束。上行音阶从b1开始到a3结束, 跨两个八度, 从b1到f2。这个过程中, 其间的每个音所出现的间隔是以14 个小节为一个单位;从g2开始到e3止, 每个音出现的间隔是以7小节为一个单位; 后面又回到14小节一个单位。实际上使音乐的整体结构形成了三部性的特征, 而这种特征的形成是以音阶每个点呈现的间距所决定的。

二、混合调性调式

混合性的音高处理是作曲家对这首练习曲的第一个追求。利盖蒂设想通过演奏者两手分别限定在白键与黑键上演奏,来产生出即非调性亦非无调性的音响效果。从这首作品的开头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首具有双调性特点的练习曲:从右手“C大调”,左手“B大调”的基本特征说明,这是一次“黑与白的对抗”。右手声部的白键组成了以b为开始音的音列,在这样的情况下,b并不是主音也不是调性的中心音,不妨看作是一个C大调七声音阶;左手声部的黑键则组成了以升D为开始音的音列。这两个具有一定调性属性的音阶在乐曲中并非各自界限分明,而是相互近距离地交叉融合在一起而这种对抗的结果是:右手弹奏一个自然的七声音阶,左手弹奏一个自然的五声音阶,这两者的结合达到了利盖蒂构思作曲技术的一个初衷,这两种调式的叠加形成了一个既非七声调式也非五声调式的混合调式结构,而混合后的音响给人一种混沌感,这正是利盖蒂对于传统调性调式的重大突破和独特创新。

三、交错节奏

交错节奏是作曲家这首练习曲的第二个追求,也是这首练习曲的又一重要特点之一。全曲以八分音符为基本单位,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我们不妨将此曲定为8/8拍,作曲家将八个单位分成了两个部分,即:3+5的奇数节奏形态。通过这种奇数律动上的不平衡感表达一种持续不断而又并非整齐划一的总体运动状态。由于这种节奏形态的不对称性,通过节奏上的进一步交错移位,就形成了更加复杂的节奏运动。

从第4小節开始,右手的节奏形态由八个单位减少到七个,而左手八个单位保持不动,从此上下两个声部虽然节奏型相同,却形成了相差一个单位的节奏Canon。通过重音的交叉形成韵律;利盖蒂运用数列控制节奏的技法中公倍数手法(7*8=56),在第59小节节奏重合,形成一种“无序”中的“有序”结构。

四、结语

本文从微观上的三个音乐参数、宏观上的曲式结构对《钢琴练习曲》“混乱”作了具体的分析。论述了利盖蒂在创作中体现的音乐结构思维:不对称、不同步原则体现在乐曲的各个层次;混合性的音高关系,形成了既非调性、亦非无调性的音响幻觉;以织体的不同处理分段,暗示三部再现曲式;音响上的布局成为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鸿铎.利盖蒂第一册六首钢琴练习曲创作研究(上)[J].音乐研究,2007(01):98-106.

猜你喜欢

曲式节奏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节奏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轻快漫舞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莫扎特巴松管《降B大调奏鸣曲》初探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