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

2020-09-10杜瑶倩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杜瑶倩

摘 要:艺术在人类实践活动和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从产生之时起,就对人类社会发生积极促进的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离不开艺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也离不开艺术。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决定着美育的质量,也是公共院校素质教育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公共院校的艺术教育是贯彻执行《意见》的有力举措,也是公共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公共院校艺术教育,以艺促智、以艺育德,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导向,促进公共院校健康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抓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搞好艺术教育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开足、开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进入新时代,在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满足新时期广大院校学生的审美需要,丰富公共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进入新时代,音乐作品具有新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内涵,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作为公共院校的大学生更应了解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些时代气息就扑面而来,以抒情的方式描写出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拥护,讴歌了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景象。交响幻想曲《再见吧,妈妈》,用奏鸣曲式抒发当代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颂扬人民战士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的崇高品格。器乐合奏《中国打擊乐与乐队—金沙滩》,通过音乐表现手段,再现古代战争场面,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向往。歌曲《不忘初心》《向往》这些新的曲式风格,新的演唱表达,令无数年轻人有了时代共鸣,用欢快的节奏描写在新的历史时期,讴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为新时期的公共院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艺术视角和审美特征。

二、充满张力的歌剧、戏剧、话剧作品

歌剧、戏剧、话剧通过紧张的戏剧冲突,将音乐、语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肢体动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进而突出真、善、美的主题形象,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通过对民族歌剧《江姐》《党的儿女》等了解,从歌剧叙事的方式了解一批批的党员同志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而通过像传统戏剧-京剧《秦香莲》的故事,看到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人物形象;豫剧《花木兰》表现女性的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和平生活的高贵品质,以及不求名利、不禄高官的崇高精神;越剧《五女拜寿》呈现尊老爱幼、姐妹互敬互爱、乐享天伦的动人景象。从经典话剧《龙须沟》了解到主人公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革命题材话剧《万水千山》,第一部全景反映长征的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公共院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通过这些歌剧、戏剧、话剧充满张力的剧情描写,通过综合性、舞台性、冲突性和主题思想的内涵表达,成为公共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对于艺术有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丰富了审美内容。

三、风格多样的舞蹈、舞剧作品

舞蹈作为人体艺术,观众都能从其动作和表演中明白事情的原因和发展情况。舞蹈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胜过千言万语,通过动作语言创造视觉意向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意会”舞蹈。

公共院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像舞蹈《刑场上的婚礼》塑造在大革命时期革命者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舞蹈《金山战鼓》用南宋女将梁红玉金山擂鼓指挥退敌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刚柔相济的巾帼英雄形象。群舞《黄河魂》则有鲜明的革命性、强烈的战斗性、浓郁的民族色彩,坚强的人民军队形象。古典舞《长城》通过不同的舞段,高度概括抽象的动作语汇,启迪了文明进程中的功过与得失,让观众重温中华文化的辉煌和创造的艰辛。民族舞《敦煌彩塑》用柔美、舒缓的音乐表现敦煌彩塑艺术,也塑造出了文静、善良、高洁的女性形象。舞剧《高山下的花环》以情动人,寓情于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艺术作品之中实现战斗性与抒情性的统一。舞蹈作为人类精神肖像的一种审美形式,凭借着鲜明的动态视觉形象而使其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公共院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对于风格多样的舞蹈作品的涉猎,是当代公共院校大学生的精神伴侣,是当代公共院校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公共院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实现公共院校素质教育的有力途径,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作品的了解,使得公共院校大学生能主动地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R].北京:〔2019〕2号.

[2]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毕嘉琪.“无问西东”的真诚与勇气——评电影《无问西东》[N].南方日报,2018-01-20.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