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0-09-10吉龙

医学概论 2020年48期

吉龙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5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遵从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作对照组76例、观察组7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和病原体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 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X%,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观察组的0.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为96.05%,而对照组中病原体转阴率为81.58%,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疾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由砂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对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2】。大部分治疗方式为抗菌治疗。在抗菌药物治疗的背景下,我院对于阿奇霉素治对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5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遵从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作对照组76例、观察组76例。

对照组76例患者中,男33例,女43例,年龄23~45岁,平均(34.1±10.6)岁.观察组76例患者中,男33例,女43例,年龄24~46岁,平均(34.3±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患者均在饭后进行药物服用,每次服药量在100毫克,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需要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饭后2小时进行服用,每次服用1克,每天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需要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和病原体转阴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仅当有效率指标存在时有此项说明,通常划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项。治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病原体检测为阴性;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好转,病原体检测为阴性;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病原体检测为阴性;无效即以上条件均布满足。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19.0/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治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2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X%,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9%,对照组中出现了23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6%,观察组的0.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病原体转阴情况对比

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为96.05%,而对照组中病原体转阴率为81.58%,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支原体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存在于细菌和病菌中间,此种生物虽然微小,但是却可以在人体当中广泛的生存【3】。已经有明确的数据表明,支原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让患者发生肺炎或生殖系统类疾病,支原体能够通过性进行来传染和蔓延,并造成患者的泌尿生殖出现感染【4】,且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非常的高,由于支原体可以附着在泌尿生殖道的表面并让患者上皮出现感染,会在身体感受上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X%,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毒副作用發生率:观察组的0.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为96.05%、81.58%,而对照组中病原体转阴率为,观察组病原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疾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等指标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天亮.阿奇霉素分散片联合盐酸洛美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149.

[2]张子璠.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03+107.

[3]罗红霞,曾秀敏.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和单独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2999-3000.

[4]程莉.阿奇霉素与康妇特栓联用治疗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尿道炎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20-21.

[5]张玲.氯霉素滴眼液外用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J].首都公共卫生,2009,3(03):142-143.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云南昭通 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