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疑。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20-09-10吴繁杰
吴繁杰
课堂设疑、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扫除学习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合理设疑,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在重难点处设疑
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二、在总结处设疑
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适当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二次学习。
例如,在教学完《椭圆的几何性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椭圆的几何性质,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时,教师可以針对这部分的知识点设疑,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知识。具体问题如下: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椭圆的哪些性质?请罗列出来。
(2)焦点在x轴上与焦点在y轴上椭圆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有的学生通过总结,绘制出一个表格,将焦点在x轴上与焦点在y轴上椭圆的性质一一罗列出来,并将两种情形在对称性、顶点、焦距、离心率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对比,这样便直观地呈现出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复习和回顾椭圆的几何性质,并完善知识的结构。
三、在易错处设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并且有些问题就是根据学生的易错点来设置。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疑,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解题误区,减少同类错误发生的频率。
例题:f(x)=ax+2ax+1的图象都在x轴的上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得出错解:a>0,且(2a)-4a<0.这样就忽略了a=0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f(x)一定是一元二次函数吗?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不一定,还有可能是一元一次函数。教师接着给出下一个问题: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发现错误的原因是:分析问题不全面,并找到规避此类问题的方法:首先考虑a=0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是易错之处设疑,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疑,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