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乡成为产业热土

2020-09-10胡婷

今日重庆 2020年4期
关键词:养蜂黄连云霞

胡婷

“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希望联合社好好把特色产业干好,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9年4月15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在老党员马培清家的院坝里,一张小方桌、几根长条凳,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共话脱贫攻坚。总书记鼓励大家一起围绕脱贫攻坚,什么都说说。一场人人争相发言的讨论会,在院坝上开始了。石柱县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法人何泽奉2017年进入中益乡,在当地发展起了3670亩中药材,带动了1131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就有325户。总书记微笑着倾听他的讲述,勉励说,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希望联合社好好把特色产业干好,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3月18日上午9点,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偏岩坝热闹非凡:挖掘机平整土地的轰鸣声、农家乐里工人修整院坝的敲打声、钢筋切断机刺耳的锯齿声,此起彼伏。

在公路边一堆散乱的红砖旁,我们偶遇了华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汪云友。

汪云友告诉我们,依托全国工商联对口帮扶中益乡华溪村和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万企帮万村示范项目,以9家农家乐为基础,这里将被打造成华溪村旅游游客接待基地和集散中心。

农旅融合打造特色乡村

汪云友口中的那9家农家乐,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偏爱酒家”,“偏”即偏岩坝,“酒家”谐音即9家农家乐。

这里也是融创中益蜜蜂小镇项目的一部分。在农家乐墙上的宣传栏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字句——“中益蜜蜂小镇肩负着以农旅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任”“以核心蜜蜂产业带动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乡村发展模式”。

这些错落有致地坐落在荷塘边的农家乐,和我们在中益乡所见的大多数农家一样,外墙被统一刷成棕黄色。村民说那是“蜂蜜的颜色”。

来到一栋三层小楼前,“中益乡华溪村鲜龙井对口帮扶农家乐”的招牌硕大醒目。走进一楼,一辆长安SUV被主人家停放在大厅里。汽车旁,还摆有十来套餐桌餐椅。

听到有响动,我们循着声音上到了二楼,主人家马助正和工人们忙活着。

“在安装啥?”见到地上摆着一堆建材,我们问马功。“这是可以快速装卸的简易厕所,每间房都安装个厕所,房客要方便些。”今年23岁的马力,面容青涩英俊,身材瘦削。

尽管年轻,马已经在外闯荡了多年,在重庆、贵州都千过木工。去年底,马驴回到村里过年,看到家乡一天一个样,决心留在老家发展农家乐。

一间客房里,整个天花板挂着一张大大的迷彩遮阳网。“我想把我的5间客房分别打造成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主题客房。”马功说他是个军事迷。

在一家农家乐的院坝里,我们又见到了汪云友。他正和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以及一群村民围坐在一起开院坝会,“两年前给大家伙擘画的画卷,正在成为现实。我们的院落提升工程,是为了搞好农旅融合,让游客来了看着心里舒坦。

“农旅结合,偏岩开端。”正如汪云友所说,华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这只是刚刚起步。“偏岩坝背靠缺门山,曾经是巴盐古道,山上还有秦良玉练兵屯兵的遗址,这些历史文化值得好好发掘。”汪云友对今后的旅游开发还有更多的打算。

“偏爱酒家”院落提升工程加紧施工的同时,华溪村中坪脆桃观光采摘园、中华蜜蜂产业园也在打造中。此外,中益乡坪坝村的瓜蒌观光体验园、龙河村的花果观光体验园、光明村的智慧农场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已经基本建成。

按照“一村一園”的思路,中益乡希望打造一条“观赏作物+乡村旅游+民宿”的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政策扶持加速产业兴旺

像马力一样回到中益乡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成世芳也是其中之一。

在中益乡采访期间,我们住在成世芳开的农家乐——“首家民宿”。

进乡的公路边,“首家民宿”依山傍水,两楼一底。院子里,种满了多肉植物,还有一些从山里挖来的绿植。房间的墙。上挂着成世芳自己画的油画,文艺范十足。

农家乐是成世芳在老宅基础上翻新的,去年才开业。在这之前,成世芳一直在重庆主城观音桥打工。问她为啥会回乡,她笑着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回来呢?”

成世芳所说的政策好,蜂农陈小平深有体会。

在中益乡场镇的新家里,我们见到了陈小平一大家人。陈小平今年35岁,曾在广东、福建做过钳工,几年前回到老家中益乡盐井村搞起了牛羊养殖。

陈小平算得上中益乡的养殖大户,养了50多头牛,200多头羊。大约在2017年9月份的时候,乡里的干部找到陈小平,跟他说他的养殖场靠近水库,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乡里要大力发展养蜂业,要不改养蜂试试?”

中益乡很早就有养蜂的传统,五六月百花齐放,到八月份的时候,五倍子的花也开了,蜜源优质而丰富。

在乡政府的引导下,陈小平参加了几次养蜂培训。人年轻,脑瓜转得快,陈小平发现养蜂是条致富路,在网上还自学了很多养蜂技术。随后,他就卖掉了自家的牛羊,开始养起了蜜蜂。

“一山不容二虎,一群蜂也容不下两个蜂王……”说起养蜂,陈小平滔滔不绝,2019年,他养的300多群蜜蜂取了2300斤蜂蜜。

“脱贫致富要靠自己努力,不要给政府找麻烦。”陈小平的老父亲陈益龙接过话茬,在他看来,做人要勤劳肯吃苦,脱贫致富也一样,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努力,“甩开膀子干就是了。”

“我不这样想,勤劳是致富的基础,但该找政府的还得要找。”陈小平的想法和父亲有些不同,他说蜂蜜的销售就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养蜂大户,“一户蜂农单打独斗能卖上500斤蜂蜜就算不得了,销售渠道要找政府帮忙打通。”

事实上,陈小平想到的问题,中益乡政府早就想到了。为此,中益乡政府引来了蜂蜜深加工企业重庆市六边形蜂业有限公司。企业将蜂蜜打造成为土家美食品牌,不仅提升了蜂蜜质量和价格,还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问题,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陈小平去年的大部分蜂蜜,都销售给了这家公司。

销售渠道打通了,陈小平也更有千劲了,他说今年打算扩大蜜蜂养殖规模,“争取上1000群。

“三变”改革田野充满希望

在中益乡,不仅有马力、成世芳、陈小平这样选择归乡的年轻人,还有在乡村这片热土上寻找希望的焦云霞。

在中益乡光明村的一大片蓝莓基地里,我们见到了焦云霞,她正忙碌着安排村民给蓝莓树苗“打枝”。

“打枝”也就是修剪多余的枝条,以便蓝莓更好地挂果。这片蓝莓基地的老板、重庆晶品水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云霞告诉我们,“这是去年底刚种下的6年苗,整个蓝莓基地一共有105亩,目前已栽种了26亩。这些蓝莓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挂果了。”

焦云霞口中的105亩田地,集中在光明村。正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唤醒了这些沉睡的资产。

焦云霞和光明村村集体签订了一份协议,蓝莓基地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企业占50%、村集体占40%、农户占10%”来分红,确保企业增收、农户致富。

焦云霞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沙镇人,她在石柱的黄水镇、西沱镇和三河镇种了多年的蓝莓。除了种植蓝莓,焦云霞还希望在中益实现一个多年来的心愿——蓝莓深加工。

说话间,焦云霞从车里拿来了一箱蓝莓果汁和一罐蓝莓干。

这是她公司的产品,用的原料就是她种植的蓝莓,但是产品的包装盒上,生产加工的厂商却是一家南京的企业,“西南地区都没有这种生产蓝莓果汁的企业,我们种植的蓝莓都要运到南京深加工,包装好后再运回来。”

“往返的成本太高了,我想在中益乡建个加工厂。’焦云霞说,近年来她一直在关注中益乡的变化,尤其是交通发展。据她了解,中益乡7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的公路通畅率都达到了100%,而且这里紧邻G50沪渝高速,便于产品的运输。

“正在和乡里谈建厂的事,厂子建成了还可以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务工。”焦云霞一脸笑容,“我觉得还是蛮有希望的。”

在土地。上看到希望的不仅仅是焦云霞,还有剑峰村的村民曾洪贵。

3月17日傍晚,我们路过剑峰村时,在官田河边的一片黄连地里,遇到曾洪贵两口子带着小孙子拔草。

曾洪貴说:“天快要黑了,我要快点把这块黄连地里的草拔完。”

三月中旬,正是黄连花开的季节,也是为黄连除草的时令。

黄连是石柱的传统产业,看着长势喜人的黄连,老曾跟我们算了算今年预计的收人,“5亩预计可以收400斤,按每斤50元来算的话,今年应该有两万块钱。”

这片黄连带给曾洪贵的希望,仅仅是中益乡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为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益乡将“温饱型”粮食作物调整为“小康型”经济作物,粮经占比由9:1调整到1:9。此外,中益乡还大力发展起以中药材、特色果蔬为重点的特色高效产业1.9万亩,其中前胡、瓜蒌、黄连、黄精等中药材1.07万亩,脆李、脆桃等经果林0.43万亩,辣椒等经济作物0.45万亩。

猜你喜欢

养蜂黄连云霞
望洋兴叹
揠苗助长
买椟还珠
玩具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不一样的“双黄连”
“小矮子”黄连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