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2020-09-10王若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州策略

摘要:作为隐藏在城市里的古老街巷,青果巷文化历史街区是常州这座城市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随着近些年我国申遗及保护历史古迹等工作的积极展开,常州相关部门对青果巷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本文通过对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分析,从景观设计学视角出发,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希望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历史街区;常州;青果巷;保护与发展;策略

一、对改造后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分析

(一)交通发达多元化,但街区与城市建设协调性较差

青果巷街区位于市区中心,内部交通结构基本为原先的道路结构,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宽路面,实施人车分流,内部仅供游人步行驻足,规划中有地下停车场。在东入口、西入口设置了三个广场,可作为消防疏散通道,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东西两侧外围道路晋是城区流量较大的主干道,立体交通配套完善,方便快捷。与此同时青果巷还规划了用水上航线使包括篦箕巷、西瀛里、天宁寺等等景点在内的整个大运河文化带精品段实现贯通。

但是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协调性较差,青果巷核心区周围多是不同年代的建筑高楼,整体凌乱不协调,从西广场朝对面看,直接就是川流不息的主路以及现代高层建筑,及其突兀。青果巷就像一座孤岛,与周边割裂。这不仅影响了历史街区的天际线,同时也是对历史街区内文化风貌延续的破坏。

(二)整体格局和风貌修复到位,但街区内部绿化不足

青果巷其建筑多建于明清时代,有很明显的时代特色,有水弄、备弄、河埠等特色空间,修缮后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了原先街巷的肌理、空间结构,所有建筑水体设施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街区内整体错落有致,建筑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空間肌理南密北疏,空间形式丰富多彩,既充分体现“城河相依、运河市井”的整体风貌,又使江南水乡传统民居的特色风貌及所依托的历史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还真。

街区有机更新中增加了环境绿化设计,以带状、点状绿化为主, 增设了路边带状绿化和古运河水系绿化带,原古树大多保留, 相比较修缮前有所进步。但总体来说,绿化空间还远远不够,比如西广场,仅有四棵刚栽的树,其余都是硬质铺装。

(三)街区少量造景新颖,但内部空间缺乏节奏感,且细节处理不到位。

从局部来看,青果巷西入口撷取和借鉴了青果巷传统房屋这一个景观元素,进行艺术化的再生和重组后,创造了交错的立体构架,再借助现代化的镜面水池,凸显了青果巷运河旁传统江南民居聚落的特点,构成了源于传统,高于传统、独特的西入口广场文化景观,将新时代景观和传统景观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但从整体来讲,青果巷街区主街道旁遗产点多而散,街区景观主次节点不明确,内部景观空间缺乏“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容易让人疲劳。

从细节来看,青果巷街区内缺乏公共休息区域、垃圾桶等设施。青果巷街区体积庞大,商铺、风景等也令人应接不暇,不设休息处是在很不周到,垃圾桶少而人多地广可能会导致街道上出现垃圾,破坏街区整洁。

另外,街区内利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将其传统景观元素进行现代化演绎的地方寥寥无几,也缺乏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街区可持续性待改善。

(四)历史建筑价值利用丰富,但文化内涵仍有待升华

青果巷历史街区充分利用历史建筑,将名人故居设为文化展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既展示了原本古建筑的风貌,又宣扬了青果名人雅士的千年风骨,让人深入了解青果巷乃至常州的传统历史文化;对于有建筑价值的民宅,置入文化创意、非遗传承等功能,打造成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商业空间,既让公众置身体验传统文化,又能带动古街区的经济发展。

街区规划中古运河文化是打造的重点,而在实地走访中并不能深入感受到运河文化,仅仅是保留修缮了水体设施和亲水建筑,不能对运河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开放的街道、展馆中缺乏让公众主动参与的互动设施,蕴含其中的传统名人文化、非物质遗产等文化无法体验,让公众有明显的疏离感。

二、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设计要点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来说,交通问题是关键。历史文化街区设计中不仅应考虑如何保留内部道路网还应该考虑历史街区所在的地段,周围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意向等因素。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从风貌保护上来说,设计时应该将整个街区看作一个完整的空间。一个完整的空间要有完整的意向,必须讲求空间内的“起承转合”,富有一定的空间节奏性与规律性,旨在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

另外,完整的空间环境意向,少不了人文历史文化的熏陶,要深入挖掘街区的文化内涵,就要通过一些具体手段来进行文化展示、氛围营造,增添公众互动体验。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说过:“如果因为遗产保护,而不能实现‘保护让生活更美好’, 那就失去了保护最原初的本意”。保护的目的不是把历史街区隔离出城市之外,而是要把它更好地纳入城市的发展和现代生活中,要让公众积极参与。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它本身空间形式就比较丰富,各有各的特点,只要保留大部分原貌,对其原本的形态进行梳理改进,街区的规划采取“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的原则,还真整体空间格局,恢复延续街区肌理,彰显传统特色。在此基础上增添绿化景观等新的要素即可,切忌大修大建。

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这些特色空间,对其进行锦上添花的修缮与设计,比如对于街区硬质多,绿化少的现象,可在某些墙面增添一些景观竹,即提升了绿化率又增加了景观性,丰富了空间。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因此也十分重要,同时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和细部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与城市道路、建筑接壤的地方,多一些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空间及设施,能够更自然的与城市所衔接。在街区内应当多设置一些结合传统特色以现代材料、工艺方式等的小品设施,且深入结合新时代生态环保的理念,可以结合新的材料与科技,适应绿色与低碳的未来发展需求。像现代雨水回收存储系统、太阳能发电技术、墙身系统和地热系统的融入,不但与原有古建风格统一,与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契合,同时对有限的资源实现循环和高效利用,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建筑新模式。

另外,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设计中,在场地内多设置一些公共休憩空间和其他服务设施,垃圾桶、座椅等可以提取街区元素,进行重组再生,形成有特色的服务设施。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城市的璀璨文明,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希望本文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有实际意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历史文化街区都能深入挖掘城市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徐沐阳,《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及改造设计研究》,东南大学,2017年

[2]张新荣,《青果巷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初探》,山西建筑,2007年07期,21-22页

[3]王燕,张帅,陈杭《常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现状研究》,丝路视野,第62-63页

作者简介:

王若冰(1997—),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常州策略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张仕祺作品
我的手机在哪?
我们的家乡——常州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